青海:立足资源禀赋 加快转型发展
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
“我们这里有一种‘光伏羊’,是青海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典型案例。”谈及青海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吴晓军举例,“我们在沙漠戈壁滩上铺上光伏板,水分蒸发量减少30%、风速降低50%,原来的不毛之地现在长出了绿草,牛羊又回来了,当地牧民亲切称之为‘光伏羊’。这是青海省把生态保护、清洁能源发展以及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创新举措。”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三个国家公园在建省份,青海省国家公园建设是全社会都很关心的话题。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已经正式设立,正进入高质量建设新阶段;祁连山国家公园全面做好设园准备,试点工作基本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正在全面创建中。
吴晓军表示,青海省突出制度性创新,率先建立了自然保护地制度标准体系。三江源国家公园率先实现省州县乡村五级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祁连山国家公园将生态保护、民生发展、民族团结融为一体,青海湖国家公园形成高原独有的“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迈出坚实步伐。
如今,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由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高原旗舰动物雪豹监测数量现在已超过1200只。但野生动物逐渐增多后,也带来了人畜矛盾冲突、野生动物和家畜争食草场问题。青海省副省长刘涛表示,青海将持续通过生态修复,科学合理控制草原载畜量,找到人与自然的最佳平衡点,让放牧更加可持续,通过政府补偿、保险赔付等方式,尽最大可能让牧民群众得到更多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