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王超谈涉外问题 表态坚定清晰
中评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郭至君)昨日中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王超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王超在会上就大会议程、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对外关系法、中国国防费用等热点话题予以回应。中评社记者现场观察到,在王超作为新闻发言人的“首秀”上,涉及外交的问题相当多,提问的外媒也不少。不过,王超凭借丰富的外交经验,语气坚定,表态清晰地回答了数个涉及对外关系的提问,让现场媒体印象深刻。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外国媒体问及对外关系法时,也一并提问了中国外交是否会越来越具有攻击性的问题。对此,大会发言人王超清晰明确地答覆称,中国一向坚决反对“长臂管辖”。他说,对外关系法作为涉外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有必要对反制和限制措施作出原则性的规定,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容损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对于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侵犯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我们在法律中作出相关规定,予以坚决反制是正当和必要的。他也再度强调了中国恪守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那就是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对于很多外媒关心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问题,王超也给予了充分详细的回答。他说,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一带一路”的务实合作持续深化拓展,为各国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王超也特别强调,“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中国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也从不谋取任何政治私利。”
对于欧洲方面一些人士提出的“对华制度性竞争”以及在美国因素、俄乌冲突等背景下如何推进中欧关系的问题,王超也进行了释疑。因为近些年来,一些人刻意渲染中欧是“制度性对手”,鼓噪“中国挑战”和“中国威胁”,令在场记者都很好奇这个问题的回应。王超对此表示,去年以来,中欧关系稳定发展。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等欧洲领导人频密互动,达成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反对“新冷战”和阵营对抗,反对经济“脱钩”,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致力于维护国际经贸规则和秩序,践行多边主义。王超也强调,中欧之间没有根本的战略分歧和冲突,有的是广泛的共同利益和长期积累的合作基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是为其自身私利服务的,这不符合中欧双方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也有悖于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和历史潮流。
1960年4月生的王超早年在外交系统任职、后来进入商务部直至升任商务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13年,他出任外交部副部长,在六名副部长中排名第二。2019年7月,王超转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成为学会成70余年来最年轻的一任会长,直至此番履新,正式成为第九任全国人大大会发言人。
中评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郭至君)昨日中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王超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王超在会上就大会议程、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对外关系法、中国国防费用等热点话题予以回应。中评社记者现场观察到,在王超作为新闻发言人的“首秀”上,涉及外交的问题相当多,提问的外媒也不少。不过,王超凭借丰富的外交经验,语气坚定,表态清晰地回答了数个涉及对外关系的提问,让现场媒体印象深刻。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外国媒体问及对外关系法时,也一并提问了中国外交是否会越来越具有攻击性的问题。对此,大会发言人王超清晰明确地答覆称,中国一向坚决反对“长臂管辖”。他说,对外关系法作为涉外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有必要对反制和限制措施作出原则性的规定,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容损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对于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侵犯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我们在法律中作出相关规定,予以坚决反制是正当和必要的。他也再度强调了中国恪守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那就是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对于很多外媒关心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问题,王超也给予了充分详细的回答。他说,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一带一路”的务实合作持续深化拓展,为各国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王超也特别强调,“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中国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也从不谋取任何政治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