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学生堕电骗案急升34%

左图:港漂学生陈小姐(化名)误堕假冒官员电话骗案,被骗徒盗取了80万港元。中图:反诈骗协调中心的防骗宣传车本月9日至20日期间到访全港各区,透过向市民宣传防骗资讯及提高大众防骗意识。右图:警方建议内地学生遇到可疑来电时,向亲友或警方设立的社交平台群组寻求协助,如有怀疑,应致电“防骗易热线18222”查询。(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5月13日电/大公报报导,警方在今年首季录得的假冒官员电话骗案损失金额较去年同期大增3.8倍,其中港漂内地学生的受害人数有增加趋势。最近有内地生堕入假冒内地公安的骗案而被骗徒盗取了80万港元,骗徒更伪造真正存在的公安局电话的来电显示让受害人无法及时意识有诈。

  骗徒利用了港漂身处他乡不熟悉香港法律的心理弱点犯案,警方提醒港漂,当遇到可疑来电应主动查证及向相关机构核实来电者身份,或致电“防骗易热线18222”求助。

  警方在今年首季录得474宗电话骗案,宗数虽较去年同期减少21%,但损失金额却较去年同期增加3.05倍至7.89亿港元,损失最大宗个案达2.6亿元,其中今年首季的假冒官员骗案的损失金额高达7.64亿港元,占电骗案总损失的九成七。警方亦留意到近期针对内地来港学生的假冒官员骗案有上升趋势,今年首季涉及内地生受害人的电骗案达39宗,较去年同期增加34%。

  警方为内地生制防骗资讯包

  骗徒会首先冒充卫生署、物流公司、电讯公司等公职人员,向受害人声称其在境外犯法,再找另一名骗徒假扮内地执法人员,联络被害人并指示其提供银行账户号码和密码等资料,并要求跟随其他指示进行背景和资产审查,再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转移其银行存款。商罪科反诈骗协调中心情报及骗案应变小组高级督察林沛恒指出,由于内地学生来港后不熟悉本港法例,再加上身处他乡完全不知道如何求助,骗徒正正是拿捏了这种心理而令他们更容易成为骗徒的目标,甚至威胁他们如不顺从指示,或者向他人包括家人透露所谓调查及监控均可能被捕。

  警方自去年八月底与全港十多间大学合作,举办讲座宣传防骗知识,亦为在港内地学生制作“反诈骗学习套件”及“防骗知识小问卷”,协助他们瞭解不同骗案的手法。警方亦与不同大学和团体合作,开设了多个社交媒体群组,让来港读书的内地学生及家长加入,让他们能够接收到更多防骗知识外及知道在遇到骗案时应该如何寻求支援和协助。反诈骗协调中心亦开设了小红书账号,为内地民众提供香港的诈骗情况等资讯。

  如有怀疑 先核实来电者身份

  警方提醒,骗徒会以VoIP改号技术更改来电显示号码,假冒内地执法机关致电市民,真正的执法人员调查案件时,并不会透过电话向对方索取银行账户密码及指示转账到指定的银行账户,如遇到有人自称执法人员或政府机构职员,以不同理由指示市民交出个人资料及财产,应该主动查证及再三向相关机构核实来电者身份。警方亦建议内地生在遇到可疑来电时向亲友或上述社交平台群组寻求协助,如有怀疑,应致电“防骗易热线18222”查询。

  反诈骗协调中心的防骗宣传车在本月9日至20日期间到访全港各区,透过向市民宣传防骗资讯及提高大众防骗意识。警方亦提醒市民留意最新骗案手法,骗徒讹称为网购或短视频平台的客服,指受害人已开通VIP会员收费服务,如需取消有关服务,受害人需缴交手续费,并声称受害人户口会被冻结,再诱使他们把户口存款转账至指定户口。

  假冒官员电话骗案手法

  1 骗徒以VoIP改号技术更改来电显示号码,假冒内地执法机关致电受害人,令受害人所看到的来电显示是真正的公安局电话。

  2 骗徒向受害人展示伪造的公安委任证,以及记录了其个人资料的伪造流水账、拘捕令等,声称其涉及犯罪。

  3 骗徒利用受害人身处他乡不熟悉香港环境的心理弱点,恐吓将会拘捕对方,要求跟随他们的指示以“证明清白洗脱嫌疑”。

  4 受害人按照骗徒指示转账至对方提供的户口,或安装骗徒提供的木马程式,导致资料或财产被盗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