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蓝委徐欣莹罢免案未成立 有深意

新竹县第一选区蓝委徐欣莹罢免案最终不足2006份连署数,宣告失败。(照片:徐欣莹罢免案领衔人余筱菁脸书)

  中评社新竹5月12日电(记者 卢诚辉)新竹县第一选区蓝委徐欣莹罢免案第二阶段连署在10日截止,罢免团体最终只送出1万9521份连署书,未跨过2万1527份的连署门槛,被新竹县选委会认定罢免案不成立。此案凸显绿营推动大罢免未能全面横扫,为第三阶段罢免投票投下变数。

  全台共有35席泛蓝“立委”进入第二阶段罢免连署,目前已有29案送件,仅有徐欣莹罢免案未达收件门槛,其余28案在各地选委会收件后,仍有待“中选会”审查宣告罢免案是否成立。而徐欣莹罢免案的不成立,也为蓝营低迷已久的士气止血。

  事实上,新竹县第一选区(新丰乡、湖口乡、新埔镇、芎林乡、关西镇、尖石乡、竹北市尚义里等12里)长期以来就是蓝营大票仓,从该选区在2020年设置以来,拥有逾21.5万的选举人口,绿营却从未尝到甜头,不论是大选或“立委”选举,蓝营全都大获全胜。

  以蓝绿在该选区选票差距最小的2020大选来看,蓝营仍以近2千票(0.52%)的差距险胜绿营,蓝营在2024大选更以3万多票(13.25%)的差距大胜绿营。在“立委”选举部分,蓝营2020年以近2万票(12.95%)差距胜过绿营,2024年蓝营更以近4万票(26%)的悬殊差距大胜绿营。

  地方人士透露,新竹县本来就是深蓝板块,尤其是第一选区更是“蓝到出汁”,因此民进党中央一开始就把罢免目标锁定在相对比较不蓝的第二选区蓝委林思铭身上,多次到该选区召开专案会议,对绿营基层民代施压,不但每个人都有责任配额连署份数,还被要求要站在第一线收连署书,造成绿营地方基层民代相当大的困扰。

  有绿营地方民代告诉中评社,这本来就是“不乐之罢”,因为罢免连署书需填写个人资料,很多基层民代担心自己的桩脚因此曝光,宁愿舍弃传统选战的组织动员方式,反而以“土法炼钢”的模式,只在服务处收件,消极应对,也因此造成连署速度缓慢,数量更不如预期,所以这次徐欣莹罢免案未能闯关成功,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绿营地方基层民代的心声,充分反应绿营中央和地方对大罢免不同调的立场和态度,许多绿营基层民代在第二阶段连署都只是被迫当“缴作业”般应付了事,有苦难言的消极作为,已让大罢免的不正当性显露无遗,更凸显绿营基层动员能量并不足以支撑大罢免的需求。

  更何况,未来到了第三阶段罢免选举是采不记名投票,届时绿营是否会面临地方基层的全面反扑?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