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聪明的一批人,抢4万亿改造生意

  中评社北京4月21日电/据中国企业家报导,顶级技术大拿正在涌向制造业。

  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稚辉君)2023年3月成立智元机器人,1年时间里获得5次融资,最高一次获得了超6亿元,比亚迪是投资方之一,它希望引进智元的机器人革新某些生产工艺;

  另一位天才杨植麟是月之暗面的创始人,在今年2月完成10亿美元的融资,创下大模型融资新纪录,月之暗面推出的Kimi火爆网络,月活用户达到百万,但杨植麟预测,大模型更多有价值的突破会产生在工业界;

  英伟达CEO黄仁勋2023年10月以3200万美元领投了一家机器人公司,这家公司试图用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来建造下一代工厂。除了创立了英伟达,黄仁勋还是个顶级科学家,今年年初,他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传统工厂确实太老了。距离1913年福特发明流水生产线已过去110年;就连雷军造车引以为豪的“工业机械臂”也是在1954年就发明出来了;马斯克曾设想建全自动化的超级工厂,但遭遇了产能陷阱,他不得不与自己妥协。ChatGPT兴起,机器与人的界限被打破,旧有的生产体系满足不了具身智能的生产,它呼唤新的工厂体系。

  需求从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也能窥见一二。据市场研究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工厂市场规模估计约为3231.3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5142.9亿美元(约合37204亿元人民币)。

  比稚辉君和杨植麟更早,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终身教授贾佳亚更早看到智能制造的未来。贾佳亚是CV(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级科学家,2019年从腾讯离开后,贾佳亚成立思谋科技,即“Smart More”的音译——让工厂更聪明更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