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中评社北京4月26日电/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消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以更加坚决有力举措,深化标本兼治,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坚定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必然在困难挑战、利益诱惑面前一泻千里,破纪破法在所难免。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必须从党员干部思想深处着手,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始终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不断筑牢思想防线、立起精神支柱。坚持把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将理论学习情况纳入日常监督、巡视巡察、政治谈话等重要内容,既看学没学,更看学得怎么样、理解得深不深、做得好不好,着力发现和纠治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创新新任领导干部廉政谈话方式,在强调树牢纪法底线的同时,更要求追求高标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担当职责使命。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把牢思想的“总开关”,既是共产党人的终身必修课,也是与消极懈怠、享乐奢靡、贪污腐化作斗争最有力的武器。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创新和深化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定信仰信念,站稳人民立场,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秉公用权,在私底下、无人时做到慎独慎微,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切实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功能。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作用。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实践充分证明,查办案件既是反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有力、最深入的监督。一方面,能使腐败者付出沉重代价,释放“伸手必被捉”的强烈信号,让心存侥幸者望而却步;另一方面,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腐败滋生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监管漏洞等深层次原因,把治标的成果深化为治本的成效。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必须坚持把查办案件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办案、整改、监督、治理有效贯通,不断提高惩治腐败综合效能。创新查办案件机制,立案之初就结合实际增设“以案促改小组”,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不断探索“剧中人”说“剧中事”,教育审查调查对象深刻剖析自身腐败的心路历程,为有针对性地推动以案促改促治提供真实信息和鲜活情况。当前,腐败存量尚未彻底清除,腐败增量仍在发生,面对形形色色腐败表现形式,要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把零容忍的态度决心一贯到底。要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查,持续盯住“七个有之”问题,严肃查处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聚焦金融、国企、能源等重点领域深化整改整治。把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理念融入查办案件全过程,对腐败背后的问题循线深挖,不断增强整改整治实效,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
整合反腐败全链条力量,不断增强反腐合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推动各部门各单位步调一致、形成合力。近年来,江西持续完善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机制,先后出台纪检监察监督与巡视、审计、财会、统计等监督贯通协同制度,不断提升反腐败组织协调、信息共享、协作查处能力。健全“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推动对口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及地方纪检监察机关人员力量深度整合、一体化培养使用,做到同题共答。进一步探索巡视巡察上下贯通、基层监督片区协作、地方纪检监察机关与中央驻赣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协作配合等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联动、齐抓共管的反腐格局。当前,各类监督主体协同协作还存在短板和不足,要进一步强化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理念,整合各职能部门监督资源,打通信息壁垒,提升反腐合力。持续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优化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强化县乡监督办案力量,破除制约基层腐败治理的实践难题。聚焦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同向发力,充分发挥税务、房管、银行、证监、海关等部门作用,推动完善财产监督、现金管理等制度,加大对代持、白手套等迂回隐蔽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共同查处机制,构筑阻断腐败的坚固防线。
中评社北京4月26日电/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消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以更加坚决有力举措,深化标本兼治,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坚定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必然在困难挑战、利益诱惑面前一泻千里,破纪破法在所难免。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必须从党员干部思想深处着手,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始终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不断筑牢思想防线、立起精神支柱。坚持把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将理论学习情况纳入日常监督、巡视巡察、政治谈话等重要内容,既看学没学,更看学得怎么样、理解得深不深、做得好不好,着力发现和纠治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创新新任领导干部廉政谈话方式,在强调树牢纪法底线的同时,更要求追求高标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担当职责使命。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把牢思想的“总开关”,既是共产党人的终身必修课,也是与消极懈怠、享乐奢靡、贪污腐化作斗争最有力的武器。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创新和深化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定信仰信念,站稳人民立场,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秉公用权,在私底下、无人时做到慎独慎微,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切实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功能。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作用。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实践充分证明,查办案件既是反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有力、最深入的监督。一方面,能使腐败者付出沉重代价,释放“伸手必被捉”的强烈信号,让心存侥幸者望而却步;另一方面,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腐败滋生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监管漏洞等深层次原因,把治标的成果深化为治本的成效。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必须坚持把查办案件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办案、整改、监督、治理有效贯通,不断提高惩治腐败综合效能。创新查办案件机制,立案之初就结合实际增设“以案促改小组”,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不断探索“剧中人”说“剧中事”,教育审查调查对象深刻剖析自身腐败的心路历程,为有针对性地推动以案促改促治提供真实信息和鲜活情况。当前,腐败存量尚未彻底清除,腐败增量仍在发生,面对形形色色腐败表现形式,要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把零容忍的态度决心一贯到底。要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查,持续盯住“七个有之”问题,严肃查处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聚焦金融、国企、能源等重点领域深化整改整治。把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理念融入查办案件全过程,对腐败背后的问题循线深挖,不断增强整改整治实效,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