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荣:德国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刘丽荣认为,综观全年,德国内政外交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安全政策方面。俄乌冲突促使德国的安全政策发生重大转向。战争爆发之后,朔尔茨发表政府宣言,宣布对德国的国防与安全政策进行调整:一是为联邦国防军设立一项特别基金,用于投资长期和复杂的军备项目;二是承诺把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作为国防预算,对国家安全进行可持续性的投资,旨在建设一支强大的、高度现代化的、先进的联邦国防军。
刘丽荣表示,国防预算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意味着德国将履行北约承诺。打破向战乱地区输出武器的禁区,对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是德国安全政策的另一个重大转折。在俄乌冲突的问题上,德国政府仍然坚守一条红线,即帮助交战双方创造和平谈判的基础,避免战事蔓延,引发欧洲战争甚至核战争。
三、德美关系方面,历经多年风雨,德美关系在2022年趋向缓和与友好。作为德国外交政策最重要的支柱之一,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在俄乌冲突期间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刘丽荣表示,过去几年,围绕北溪天然气管线的规划建设,德美之间存在巨大分歧,长期争议导致双边关系出现裂痕。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德国政府一直拒绝美国在北约防御中分担负担的要求。俄乌冲突的爆发,使欧洲国家认识到美国和北约对于欧洲安全的重要性。在短短几天之内,德国作出安全政策调整,冻结北溪2号,提升军费预算,迅速清除了长期困扰德美关系的两大障碍。
四、中德关系方面,俄乌冲突促使德国反思对华政策。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平衡立场,在欧洲被视为国际和平与安全秩序的负面因素。2022年,在德国政界和媒体出现了一种妖魔化中国的潮流,中德经贸合作被片面地解读为德国对中国的依赖,中德之间的价值分歧被无限放大,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德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刘丽荣表示,2022年对于德国内政外交是一个动荡转折之年。俄乌冲突的爆发,打破了欧洲数十年来建立的和平安全架构,也意味着冷战以后德国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断裂,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动摇了德国经济繁荣的基础。如同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之日,德国再次面对时代的抉择。
刘丽荣认为,俄乌冲突仍在继续,结果难以预测。未来几年,如何应对与俄罗斯的利益冲突,将是德国内政外交面临的主要挑战。朔尔茨宣布对德国外交与安全政策进行彻底重构,但是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包含具体解决方案的总体战略,外交政策断裂导致巨大的战略真空。在国防与安全保障方面,德国能否履行对北约的军费承诺,在欧盟框架内推行积极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仍有待观察。
刘丽荣认为,综观全年,德国内政外交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安全政策方面。俄乌冲突促使德国的安全政策发生重大转向。战争爆发之后,朔尔茨发表政府宣言,宣布对德国的国防与安全政策进行调整:一是为联邦国防军设立一项特别基金,用于投资长期和复杂的军备项目;二是承诺把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作为国防预算,对国家安全进行可持续性的投资,旨在建设一支强大的、高度现代化的、先进的联邦国防军。
刘丽荣表示,国防预算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意味着德国将履行北约承诺。打破向战乱地区输出武器的禁区,对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是德国安全政策的另一个重大转折。在俄乌冲突的问题上,德国政府仍然坚守一条红线,即帮助交战双方创造和平谈判的基础,避免战事蔓延,引发欧洲战争甚至核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