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新农人的两个“春耕”

  中评社北京3月29日电/据新华社报导,阳春时节,西秦岭大山深处,晨露未消,甘肃省陇南市康县“90后”电商新农人王谢红便和老乡扎进大蒜地里放苗。随着铁钩划破地膜,一株株翠绿蒜苗露头。望着眼前充满希望的田野,王谢红一边干农活,一边按下手机视频录制键。

  数字时代,电商新农人的“春耕”也在悄然变化,手机变成新农具,流量变成新农资,拍视频、做直播成了新农活。王谢红告诉记者,这个春天,他要忙好线上线下两个“春耕”,打场漂亮的“翻身仗”。

  自2017年返乡创业以来,王谢红一手做电商销售从农户家里收购的蜂蜜、花椒、油橄榄等土特产,一手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这几年,他的电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年销售额近300万元,带动400余户农户增收。然而种植黄芪、大黄等中药材却接连遭遇失败。

  2023年下半年,王谢红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引种了200亩大蒜,签了保底收购协议。“现在新蒜一斤卖3元,我们这些地除去成本,净赚150万元不成问题。”他用手指着连片蒜田笃定地说。

  下山入村,走进王谢红的线上“春耕”基地,生产车间、直播中心、展销大厅一应俱全。2023年5月,在当地政府惠农政策扶持下,王谢红建起了这座标准化“网货”加工厂。他们在这里将收购来的农产品打包、封装,生产出资质齐全的网货,既可以自己销售,也可以为其他网红代工供货。

  “欢迎来到我们直播间,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款从悬崖上采集来的蜂蜜——崖蜜……”记者在王谢红的直播中心看到,一名主播正通过微信视频号带货。王谢红说,如今抖音、快手等平台流量日益向头部网红集中,今年,他们决定转战微信视频号,在这条新赛道上“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