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专家情牵蓝冠噪鹛
过去十多年,为了保护这种珍稀鸟类,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张微微每年至少要去婺源的山林10次,特别是每年4月到7月的蓝冠噪鹛繁育期,她在山里一住就是半个多月。
蓝冠噪鹛羽色艳丽,叫声清脆,动作轻盈。在万里之外的法国米卢斯动植物园,也能见到这种惹人喜爱的鸟儿,园长布里斯·勒福尤其关心它们的生长情况。
小小鸟儿,为何同时牵动着中法两国生物保护专家的心?
新华社报导,蓝冠噪鹛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婺源县林业局监测,目前蓝冠噪鹛野生种群仅有200余只,分布范围仅在婺源及周边地区。
在蓝冠噪鹛发现和保护的背后,还有一段中法两国友好交往的故事。
1919年,法国友人里维埃在婺源县采集到蓝冠噪鹛标本,这是关于该物种的首次记录。1923年,法国鸟类学者为其正式命名。但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婺源县的蓝冠噪鹛野生种群几乎销声匿迹。
1995年,时任米卢斯动植物园园长的让-马克·莱尔努在当地一家园艺店闲逛时,货架上一只待售的笼中鸟引起他的注意。蓝冠、黄喉、黑脸、褐背……经过一番端详,他认为这是源自中国的稀有物种蓝冠噪鹛,他在回家查阅资料确认后决定购入。
自此,米卢斯动植物园成为法国第一家饲养蓝冠噪鹛的机构,并逐渐与欧洲其他拥有蓝冠噪鹛的动物园建立联系,通过租借、捐赠等形式共同保护和尝试繁育这种消失的“精灵”。“时至今日,法国全国各动物园共饲养着8只蓝冠噪鹛,其中4只在米卢斯动植物园。”勒福告诉记者。
2000年,消失的“精灵”再次现身婺源县。同年,在婺源县开启了对蓝冠噪鹛的定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