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德:探索提升企业基础研究能力可行路径
强大的基础研究能力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石。推动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不仅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而且已经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一环,对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国际风云云谲波诡,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面临“卡脖子”风险,以往对科技创新的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模式已难以为继,产业发展需要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企业具有双重属性,可以有效连接技术和市场,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度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企业强化应用基础研究的过程就是产品创新的过程,也是科技领军企业成长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过程,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成为把握发展新机遇的基础科学重点领域。聚焦产业发展共性技术基础研究需求和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问题,加强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能够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资源,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助于优化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力量整体布局,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特别是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数字技术的持续扩散、数据要素的深度运用可以使实现数智化升级的企业更容易找到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以低风险、低成本的方式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取得积极进展。2023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6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R&D经费支出比重为6.65%。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42.7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90.9万件。科技领军企业成为全球专利申请的“大户”,在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