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云谈麦卡锡:美台勾连挑衅风险不可低估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作者 杨胜云)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unchbowl News本月23日援引一名美国官员的消息源说,美联邦众议院新任议长麦卡锡今年春季某个时间点将“访问台湾”,五角大楼正为此预做准备。分析认为,以上风声反映了美方正在为布林肯访华制造筹码,与此同时,不排除美方伺机在台湾问题上启动新一轮挑衅探底。
去年8月的佩洛西窜台事件将台海局势推到危机边缘。我“围台”军事行动致使美国政府和民进党当局都认识到了类似重大挑衅将导致严重后果,但美国一些鹰派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反而撺掇拜登政府应做出更强烈的反应,并酝酿更多的“高级别对台访问”。美国中期选举后,参众两院“反华”和“亲台”势力得到加强,借助对台“政治交往”开展对华挑衅和攫取政经利益的动能高涨。前些天,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近东、南亚、中亚暨反恐小组”共和党首席议员杨恩业已拉开了新年度美国会政客窜台的帷幕。分析认为,新年度美新任众议长麦卡锡窜台的可能性很高,主要基于三个因素:
其一,遏制打压中国是目前美国政治生态的主线,“以台制华”无论在国会还是在白宫都具有广泛共识。在“台湾关系法”、“台湾旅行法”等国内法框架之下,美国政坛和舆论并不会认为麦卡锡“访台”是出格之举,且有金里奇、佩洛西的所谓“先例”。
其三,民进党当局具有配合美方的意愿。民进党推动台积电赴美设厂、接受美国的“豪猪”战略、采购美制“火山”快速布雷系统等,充分说明美国对岛内政治的影响控制很深。在民进党当局急于与美签署“21世纪贸易协议”、获取美支持其继续执政之际,其对美基本上是言听计从。前段时间,赖清德公然宣称“不能让有心人散播怀疑美国的言论,甚至让之成为社会主流共识”。对于麦卡锡是否应兑现先前承诺“访台”这个话题,新年前夕,民进党当局“驻美代表”萧美琴回应,“这得由麦卡锡自己决定”,“台湾人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访客”,北京“无权决定或定义我们如何与世界打交道”。这实际上表明了民进党将“无理由配合美方决策”的立场。
民进党当局勾结外部势力的政治挑衅是当前台海地区紧张动荡的根源。尽管当前台海形势较去年11月之前有所缓和,但美国立足于对华“全面竞争”、全面控制台湾、带领盟友全面介入台湾问题的政治考量,其策划操弄涉台挑衅事件不仅不会停止,还会伺机鼓动更大的风浪。2023年台湾地区的选战各方势均力敌,悬念重重,民进党为赢取2024选举,其借重美台勾连挑衅的动机十分强烈。中国大陆已就台湾问题划下了更加深刻明晰的红线,并针对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宣示“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可以预测,由于美国政策倒退和民进党谋“独”立场所引发的台海风险将层出不穷。如果出现像麦卡锡窜台这样的恶性事件,还可能在台海掀起滔天巨浪,本已无系之锚的台海和平之舟大有被掀翻和击穿之虞。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不仅想方设法在台海预置风险引信,而且加紧为应对台海变局预做准备。其很可能通过炒作和纵容麦卡锡窜台,来进一步推拉盟友加深介入台湾问题的程度,落实“国防授权法”中对台军事融资等涉台条款,协助民进党当局在岛内制造“抗中保台”的“政治正确”氛围等。如果其判断情势其对有利,还可能借机把局面搅得更乱,企图探清我政治和军事底数,并相机干扰破坏我发展大局。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不管麦卡锡敢不敢窜台,什么时候窜台,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一如既往严阵以待,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春节期间,解放军舰机在台海地区保持常态化的巡航,这既是维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现状的常规举措,也反映了随时可以应对处置外部势力和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勾连挑衅的战备状态。
(作者杨胜云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作者 杨胜云)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unchbowl News本月23日援引一名美国官员的消息源说,美联邦众议院新任议长麦卡锡今年春季某个时间点将“访问台湾”,五角大楼正为此预做准备。分析认为,以上风声反映了美方正在为布林肯访华制造筹码,与此同时,不排除美方伺机在台湾问题上启动新一轮挑衅探底。
去年8月的佩洛西窜台事件将台海局势推到危机边缘。我“围台”军事行动致使美国政府和民进党当局都认识到了类似重大挑衅将导致严重后果,但美国一些鹰派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反而撺掇拜登政府应做出更强烈的反应,并酝酿更多的“高级别对台访问”。美国中期选举后,参众两院“反华”和“亲台”势力得到加强,借助对台“政治交往”开展对华挑衅和攫取政经利益的动能高涨。前些天,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近东、南亚、中亚暨反恐小组”共和党首席议员杨恩业已拉开了新年度美国会政客窜台的帷幕。分析认为,新年度美新任众议长麦卡锡窜台的可能性很高,主要基于三个因素:
其一,遏制打压中国是目前美国政治生态的主线,“以台制华”无论在国会还是在白宫都具有广泛共识。在“台湾关系法”、“台湾旅行法”等国内法框架之下,美国政坛和舆论并不会认为麦卡锡“访台”是出格之举,且有金里奇、佩洛西的所谓“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