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谈俄乌冲突下俄外交:中俄关系是亮点
冯玉军指出,首先,俄罗斯国际环境大面积恶化。在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俄罗斯遭到国际社会的大面积政治孤立和严厉经济制裁。俄本想借军事行动阻止北约进一步扩大、颠覆冷战后美国和北约主导的欧洲安全格局,但结果是事与愿违,其西线安全环境不仅没有得以改善反而在迅速恶化。曾经在2022年1月中旬启动的美国、北约和欧安组织向俄提供“安全保障”的相关谈判已经无果而终。欧盟、北约对俄罗斯的恐惧、防范和敌意迅速上升,芬兰、瑞典也相继提升加入北约申请,一道隔离俄罗斯的“铁幕”正在欧洲重新降下。
冯玉军表示,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俄罗斯大概率会陷入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其在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将进一步萎缩。
俄乌冲突显示出俄与西方迥然不同的国际战略观、国家安全观以及道德价值观,俄与西方关系自战事爆发以来全面倒退:政治上,双方不仅相互指责诋毁,而且大规模相互驱逐外交官,曾经签署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基本上已经形同废纸,合作机制遭到全面破坏;经济上,西方对俄实施多轮严厉制裁,甚至不惜代价地切断与俄的能源联系;安全上,双方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安全困境”,相互的担忧、恐惧和敌视将使它们之间的安全关系长期处于冰冻状态。这种状况,让俄战略界人士哀叹俄“抛弃了自彼得大帝开始并持续了300年把俄罗斯定位为欧洲大国、欧洲大陆力量平衡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泛欧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外交传统”。
冯玉军表示,国际环境的大幅度恶化迫使“莫斯科必须证明自己未被孤立”。因此,俄罗斯竭力通过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多边机构以及双边渠道维系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力。但在俄对乌动武之际,欧亚国家担心同样的悲剧未来会在自己身上重演,因而表现出了异常复杂的心态,采取不同方式对俄形成对冲:它们虽在联合国大会对俄谴责的相关表决中基本弃权或者缺席,但并未承认乌克兰四州的“入俄公投”。它们虽未参与西方对俄制裁,但同时也表示“不允许其领土被用来规避制裁”。绝大多数欧亚国家更加积极地推行多元平衡外交,避免对俄形成过度依赖。在遭受国际孤立的情况下,俄罗斯试图借宣传“全球南北分化”趋势让世界重新阵营化,并借此弱化自己的“孤独感”和受到的战略压力。
冯玉军表示,可以看到,尽管俄罗斯在努力改善因对乌军事行动而大面积恶化的国际环境,但综合实力不足、国际形象恶化等因素让俄处于力所不逮、无可奈何的尴尬境地。
第三,中俄关系运行平稳。冯玉军指出,2022年,中俄关系基本未受国际风云变幻影响,保持了平稳运行势头。
政治领域,两国元首会晤、总理定期会晤、议会合作委员会以及能源、投资、人文、经贸、地方、战略安全、执法安全等各级别交往与合作机制,克服疫情困难,仍然得以以线下或线上方式进行。
经济领域,2022年前10个月,中俄贸易总额达到1539.385亿美元,同比增长33%,超过2021年的1468.7亿美元。俄方预计,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可能达到1650亿至17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中俄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立场相同或相近,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2022年,双方继续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亚信会议、中俄印、中俄蒙等共同参与的多边机制框架内进行有效协调。
冯玉军指出,首先,俄罗斯国际环境大面积恶化。在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俄罗斯遭到国际社会的大面积政治孤立和严厉经济制裁。俄本想借军事行动阻止北约进一步扩大、颠覆冷战后美国和北约主导的欧洲安全格局,但结果是事与愿违,其西线安全环境不仅没有得以改善反而在迅速恶化。曾经在2022年1月中旬启动的美国、北约和欧安组织向俄提供“安全保障”的相关谈判已经无果而终。欧盟、北约对俄罗斯的恐惧、防范和敌意迅速上升,芬兰、瑞典也相继提升加入北约申请,一道隔离俄罗斯的“铁幕”正在欧洲重新降下。
冯玉军表示,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俄罗斯大概率会陷入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其在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将进一步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