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茶香伴古风:“春游”中国新景象
中评社北京4月6日电/据新华社报导,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在中国,春天一直被赋予希望与美好的意涵。而清明,处仲春与暮春之交,正是百花香、绿满窗的时节。
除了在慎终追远中传承祭祀,以踏青赏花、插柳戴柳、放风筝做青团的方式亲近自然,也是中国人沿袭千百年的传统习俗,体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文化。
正值清明小长假,北京颐和园的西堤,桃柳夹岸,游人熙攘。北京女孩方璇拾起被风吹落的花瓣,收进随身携带的香囊,“花瓣可以作香囊的内芯,可称‘一年春’”。
贵州乌蒙山区,百里杜鹃景区的野生杜鹃花相继绽放,如同一条彩带飘舞山间,这里有面积大、种类多、保存完好的原始杜鹃林。景区管理单位举行了祭花神等丰富的民俗活动。
“边走边看,踏青赏花亲近自然,体验祭花神民俗活动,在花海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四川人陈迪带着一家老小,一路自驾来到贵州。
各色杜鹃花的簇拥里,祭花神仪式更显古朴而壮观。通过这项活动,当地人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时也倡导人们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这片绵延百余平方公里的杜鹃花资源。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百里杜鹃祭花神每年都会吸引上万游客和文化学者前来体验。百里杜鹃管理区文广局局长陈健说,近年来,百里杜鹃加大文旅融合力度,让游客在欣赏杜鹃花同时,还能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