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观察:高层经济对话难缓美对华金融脱钩

刘鹤与耶伦在苏黎世首次面对面会谈 EPA-EFE图

  中评社华盛顿1月20日电(记者余东晖)尽管美国财长耶伦与中国副总理刘鹤18日在苏黎世的首次面对面会晤延续了过去三个月美中高层接触恢复的势头,但拜登政府在强烈的对华竞争冲动之下,其对华经济和科技“脱钩”的脚步并不会放缓,甚至还会有金融脱钩的新举措出台。

  此次耶伦与刘鹤会谈也是美方先提出邀约的。美方近期在谋求与中方进行高层对话时,一直强调两国领导人在巴厘岛峰会上要求双方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用美方的话说是要设置“护栏”,负责任地管控两国关系,避免竞争滑向冲突。

  双方对此次会谈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此次三个小时的会谈“专业、深入、坦诚、务实、实质性、建设性”。在世界经济动荡不安,主要经济体都面临巨大困难时,双方财经高层对话,主要意在加强宏观政策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经济金融挑战;双方认识到可持续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同意在双多边框架下加强气候融资合作;双方同意继续支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和经济转型。

  由此可见,双方所谈的合作只是在面对共同挑战的气候变化领域。强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主要是原则性的,具体怎么做还有待观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美中关系的走势。双方还存在巨大分歧,中方表达了美国对华经济和技术政策的关切,美方也提出了他们对于中国贸易政策和知识产权等的关切。

  有沟通终究是好事,就像耶伦所说:“我们将直接表达这些分歧,但我们不应允许误解,特别是因缺乏沟通而产生的误解,不必要地恶化我们的双边经济和金融关系。”

  问题还是在于沟通之后怎么做?从美方正在筹划的动作来看,前景并不乐观。

  白宫发言人皮埃尔18日在被问到布林肯即将于2月初访华和耶伦与刘鹤会面对于美中关系的影响时,她直言不讳:“我们对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这一点没有改变。我们在寻找竞争,对吧?这就是我们如何看待我们与中国的关系。”

  以竞争来主导两国关系,拜登政府并不会放慢在经济和科技上对华“脱钩”的脚步。尤其是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由共和党人掌控,对华鹰派麦卡锡出任众议长力推遏华立法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并没有多少改善对华关系的空间。

  在国会推出禁止对华出售战略储备石油议案,并正在酝酿禁止对华金融投资议案的时候,拜登政府据报正在考虑“先发制人”,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限制美国对华投资特定领域。

  据美国媒体萨玛福尔报导:“白宫正在研究一项措施,限制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和其他组织向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高科技领域的中国公司投入资金,比如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美国商界对这个酝酿中的行政令感到担忧,担心对人工智能的定义过于宽泛,导致实际限制措施与国家安全无关,却作茧自缚,自捆手脚。

  美国国会却可能对白宫的首鼠两端失去耐心,接受来自参议员科宁和凯西的跨党派立法,限制对华投资,要求某些领域的对华投资先经过政府批准。麦卡锡走马上任后立即组建的“中国竞争特设委员会”,也将在供应链、科技、金融、投资等方面对华发难。

  这些经济、金融、科技脱钩措施,连同此前宣布的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尤其是去年10月初颁布的在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的“釜底抽薪”式封杀措施,毫不隐晦地张扬着美国遏制中国的意图。日本首相、荷兰首相近日来访,美方加紧在半导体等关键产业上施压盟友和伙伴,逼迫他们与美国联手封堵中国。

  对华显示强硬的冲动从华盛顿扩散到地方。得克萨斯州议会已提出议案,禁止中国公民在该州买房;有意参加2024年大选角逐的佛罗里达州长德桑蒂斯也表示有意推动地方立法,禁止中国公民在该州买房。

  与此同时,中国逐渐减持美债。最新数据显示,到去年11月,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已至12年来最低的8700亿美元。去年前11个月,中国减持美债1900亿美元以上。中国媒体指出,中国持续减持美债释放出强烈信号,即在美国连续冲击中美关系底线情况下,中国对美国的信任程度正迅速下降,如当下趋势延续,则中国有望在5年左右将所持美债清零。

  可以预见,在美中相互信任几乎荡然无存的背景下,两国经济和科技的相互脱离之势难以缓和。双方高层对话主要是为了管控竞争,不要让两个渐行渐远的世界经济火车头脱轨对撞。

刘鹤与耶伦在苏黎世首次面对面会谈 EPA-EFE图

  中评社华盛顿1月20日电(记者余东晖)尽管美国财长耶伦与中国副总理刘鹤18日在苏黎世的首次面对面会晤延续了过去三个月美中高层接触恢复的势头,但拜登政府在强烈的对华竞争冲动之下,其对华经济和科技“脱钩”的脚步并不会放缓,甚至还会有金融脱钩的新举措出台。

  此次耶伦与刘鹤会谈也是美方先提出邀约的。美方近期在谋求与中方进行高层对话时,一直强调两国领导人在巴厘岛峰会上要求双方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用美方的话说是要设置“护栏”,负责任地管控两国关系,避免竞争滑向冲突。

  双方对此次会谈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此次三个小时的会谈“专业、深入、坦诚、务实、实质性、建设性”。在世界经济动荡不安,主要经济体都面临巨大困难时,双方财经高层对话,主要意在加强宏观政策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经济金融挑战;双方认识到可持续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同意在双多边框架下加强气候融资合作;双方同意继续支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和经济转型。

  由此可见,双方所谈的合作只是在面对共同挑战的气候变化领域。强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主要是原则性的,具体怎么做还有待观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美中关系的走势。双方还存在巨大分歧,中方表达了美国对华经济和技术政策的关切,美方也提出了他们对于中国贸易政策和知识产权等的关切。

  有沟通终究是好事,就像耶伦所说:“我们将直接表达这些分歧,但我们不应允许误解,特别是因缺乏沟通而产生的误解,不必要地恶化我们的双边经济和金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