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气冷堆开启核电发展新空间

  中评社北京3月11日电/据科技日报报导,日前,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通过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于2012年12月正式开工,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三方集聚产业链上下游500余家单位,先后攻克了多项世界级关键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研制创新型设备600多台(套),主氦风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主氦风机是高温气冷堆的关键设备,其作用相当于传统压水堆机组主泵,是高温气冷堆的“心脏”。“整个制造过程中最关键,也最棘手的难题就是将电磁轴承技术用于主氦风机。”清华大学核研院主氦风机项目负责人王宏介绍,电磁轴承优势多,但将其应用于一回路的主氦风机,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应用风险高,研发难度大。

  清华大学在电磁轴承设计、控制及传感器研制等方面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这也是主氦风机采用电磁轴承技术路线的底气。”王宏说。他同时表示,技术先进并不代表能直接落地应用。在主氦风机工程样机研制初期,国产电磁轴承的产品在成熟度及制造工艺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比如电磁轴承定、转子各部件的间隙控制。这涉及多个垫片的现场试装与垫片厚度配磨。”

  为了不影响整体工程进度,开发团队采用“国内技术—国外产品互相迭代”的研发思路。团队首先以自主研发的国产电磁轴承为基础,研制主氦风机工程样机,验证其设计可靠性。随后,利用国外成熟电磁轴承产品,生产用于示范工程的主氦风机产品。开发团队根据示范工程的技术反馈,不断提升国产电磁轴承产品的成熟度。这种研发思路使国产电磁轴承产品达到了工程技术要求,成功从实验室走向应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