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医药信息害人不浅 多部门亮出组合拳

  中评社北京3月16日电/据新华社报导,生吃寄生虫减肥,医美直播带货“三无”产品……朋友圈里那些夸张的医药“新闻”,是否真假难辨?一些自媒体上似是而非的美容养生“知识”,背后又有多少算盘打得劈里啪啦?

  虚假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信息,让人有时上当却无处说理。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中央网信办、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针对突出问题,要形成监管合力,维护人民健康权益。

  发布违法医药等广告和有害信息?严肃查处

  3月12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一则治理公告,“剑指”多类违禁品售卖信息行为,第一项就是“违规发布药品或医疗器械推广内容”。

  微信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微信功能发布违禁品售卖信息的行为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微信团队将坚决打击清理此类违法违规的内容和行为。

  在国家层面,10部门执法联动,明确要求严肃查处发布违法医药等广告和有害信息的行为。其中,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查处未经审查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行为,网信部门加强互联网虚假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信息监测。

  针对未经卫生健康部门审查和未按照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发布医疗广告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吊销诊疗科目或者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此类违法广告和有害信息往往夸大疗效、隐瞒风险,误导患者就医选择,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甘戈说,通过加强执法联动,可以净化医药广告环境,让人民群众获得真实、准确的医疗信息,保障其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