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行动扎扎实实促就业

  中评社北京3月16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2月19日,甘肃龙年春节后的首趟高铁务工专列——G2096次列车从定西发车,满载530余名务工人员奔赴山东青岛。这场“山海之约”书写了怎样的就业故事?记者从定西到青岛,全程跟随农民工的脚步进行了采访。

  王花兰的家在定西临洮县衙下集镇红峪村。见到她时,车已转了两小时盘山路。“来,吃花馃子,我做的。”她热情招呼记者进屋,一边忙着打包行李,“待会儿村上会派专车送我们进站。”

  这是王花兰第一次出远门。腊月里,劳务专干进家门,推荐了青岛一家做泳镜的企业。“月薪5500元以上,包吃包住。我35岁,又没啥文凭,这工资条件,上哪去找?!”她拉着丈夫一起报了名,“人社局荐的岗,咱放心。”说起未来,她满眼期待:“我俩不怕吃苦,争取给家里多攒点钱!”

  30公里外,临洮县洮阳镇王家咀村,49岁的王齐伍打扫完小院,也准备启程:“我是第三年去青岛,在厂里学会了钎焊,每月能挣6000多元。今年想考个证,涨涨工资。”

  老王曾是贫困户,守着七分薄地,一年顶多刨出3000元。“春风行动帮我找到工作,既增加收入,更增长技能。”出发前,他看着满墙的奖状,笑着说:“我闺女读书争气,我也要加把劲,争取年收入再涨一成。”

  坐上高铁,穿越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来自陇西县宏伟乡文家集村的王晓玲和记者攀谈起来。“我在青岛一家空调厂做组装,也算是技术活哩。就说穿磁环,车间40号人,也就我们几个人会干。”她话里话外都透着自豪,“几年前我还在县城餐馆端盘子,哪想到现在咱做的空调能出口海外!”

  去年底,王晓玲拿到1.2万元年终奖,一算账,总共挣了8万多元,“这收入在村里算高了,我特别满足,也特别珍惜。”这两年,不少乡亲跟着她报名搭上专列。去年她带了3个人,今年又带了4个人。“就业好政策,得大伙一起分享嘛!”车厢里,欢笑声连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