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泽民:特朗普若上应会要台湾做出政策改变

傅泽民。(中评社 黄筱筠摄)

  中评社台北3月7日电(记者 黄筱筠)“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研究员傅泽民昨天在一场研讨会上,分析美国总统大选是共和党特朗普当选或是民主党拜登连任对台美关系影响。他指出,美国总统选举充满高度不确定性,谁都可能当选,台湾不能选变站。要在既有基础上与双边阵营保持良好关系,两人上台也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特朗普上台,台湾可能成为与中国谈判战略要素,台湾具体拿出物质证明台湾价值;但拜登上台可用物质、价值去证明台湾,特朗普应会明示、暗示要台湾做出政策改变。

  傅泽民表示,若特朗普再次胜选,对于台湾而言其政策立场和对台湾的支持可能会更加谨慎和计算过的。特朗普过去对是否会阻止中国攻打台湾的问题保持含糊其辞,显示他可能将台湾视为与中国谈判的一个战略要素,而非单纯的安全承诺对象。特朗普的立场可能源于他对于与中国保持一定谈判空间的考量,以及对台湾在美中战略竞争中角色的重新评估。

  “国策研究院”昨天举办“金门事件、两会与美国超级星期二”座谈会,“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研究员傅泽民与会做上述表示。

  他表示,特朗普对台湾的经济批评,尤其是关于半导体产业的言论,进一步凸显了他将经济利益视为外交政策重要考量的态度。这种观点可能影响到未来美台之间在经济和技术合作领域的互动,特别是在半导体等关键技术产业上。

  傅泽民也说,即使在特朗普政府下,台湾在区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和作为抑制中国扩张的前哨仍然不容忽视。因此,美国对台军售和安全合作可能会继续,但这种合作的性质和范围,可能会受到特朗普对于与中国关系的整体战略考量的影响。

  他指出,若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可以预见他将会延续其首任期间采用的单边和交易式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框架下,对于亚太地区的安全与防卫合作可能带来显着的影响。对盟友的防卫承诺提出更高要求,特朗普过去曾明确要求北约盟国及亚太地区的盟友增加防卫开支,以减轻美国的负担。这一政策在亚太地区也可能继续实施,特别是对日本和韩国,特朗普可能要求这些国家在军事开支和防卫合作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和成本。这种做法可能加剧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影响到长期以来建立的信任和合作基础。

国策院举行美国选举相关座谈会。(中评社 黄筱筠摄)

  傅泽民表示,如果是拜登连任,对于亚太地区的安全与防卫合作策略,将会围绕着强化多边安全架构和深化与地区盟友及伙伴的军事协作来展开。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认识到在面对复杂的地缘政治挑战,尤其是中国的战略扩张和朝鲜的不断核威胁下,单独行动的局限性和多边合作的必要性。

  他指出,拜登也会强化美日安全同盟,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之一,拜登政府将致力于加强美日安全同盟。这不仅包括传统的军事防卫合作,还将扩展到网络安全、太空防卫以及先进防卫技术的共同研发和生产。加强美日同盟旨在为地区安全提供坚实的后盾,并确保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得以实施。

  他也说,拜登会深化美韩联盟,面对朝鲜的核威胁和不断升级的军事挑,美国和韩国的军事同盟更显重要。拜登政府将通过增加联合军演、提升情报共享和扩大防卫合作范围来强化美韩联盟。此外,美韩之间的合作也将涵盖对话和外交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的核问题。

  傅泽民提及,拜登若连任会支持台湾自我防卫,维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同时,拜登政府将继续支持台湾的自我防卫能力。这包括对台湾的军售,以及提供防卫性武器系统和相关技术。美国将与台湾合作,提高其防卫和威慑能力,确保台湾安全不受威胁,同时避免地区局势升级。

  他表示,拜登也会促进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拜登政府将重视并积极参与区域多边安全机制,如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防长会议、东亚峰会等,透过这些平台加强与区域国家的安全对话和合作。这种合作不仅针对传统安全挑战,也包括跨国犯罪、海盗行为、恐怖主义以及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他也提到,在对抗中国的策略中,特朗普更可能依赖双边而非多边协商。这可能意味着通过强化与区域内某些关键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关系,来对抗中国的影响力扩张。这种策略也可能导致区域内其他国家感到被边缘化,从而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整体影响力和合作伙伴关系。

傅泽民。(中评社 黄筱筠摄)

  中评社台北3月7日电(记者 黄筱筠)“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研究员傅泽民昨天在一场研讨会上,分析美国总统大选是共和党特朗普当选或是民主党拜登连任对台美关系影响。他指出,美国总统选举充满高度不确定性,谁都可能当选,台湾不能选变站。要在既有基础上与双边阵营保持良好关系,两人上台也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特朗普上台,台湾可能成为与中国谈判战略要素,台湾具体拿出物质证明台湾价值;但拜登上台可用物质、价值去证明台湾,特朗普应会明示、暗示要台湾做出政策改变。

  傅泽民表示,若特朗普再次胜选,对于台湾而言其政策立场和对台湾的支持可能会更加谨慎和计算过的。特朗普过去对是否会阻止中国攻打台湾的问题保持含糊其辞,显示他可能将台湾视为与中国谈判的一个战略要素,而非单纯的安全承诺对象。特朗普的立场可能源于他对于与中国保持一定谈判空间的考量,以及对台湾在美中战略竞争中角色的重新评估。

  “国策研究院”昨天举办“金门事件、两会与美国超级星期二”座谈会,“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研究员傅泽民与会做上述表示。

  他表示,特朗普对台湾的经济批评,尤其是关于半导体产业的言论,进一步凸显了他将经济利益视为外交政策重要考量的态度。这种观点可能影响到未来美台之间在经济和技术合作领域的互动,特别是在半导体等关键技术产业上。

  傅泽民也说,即使在特朗普政府下,台湾在区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和作为抑制中国扩张的前哨仍然不容忽视。因此,美国对台军售和安全合作可能会继续,但这种合作的性质和范围,可能会受到特朗普对于与中国关系的整体战略考量的影响。

  他指出,若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可以预见他将会延续其首任期间采用的单边和交易式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框架下,对于亚太地区的安全与防卫合作可能带来显着的影响。对盟友的防卫承诺提出更高要求,特朗普过去曾明确要求北约盟国及亚太地区的盟友增加防卫开支,以减轻美国的负担。这一政策在亚太地区也可能继续实施,特别是对日本和韩国,特朗普可能要求这些国家在军事开支和防卫合作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和成本。这种做法可能加剧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影响到长期以来建立的信任和合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