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量思维”做大中欧电动车产业蛋糕

  中评社北京3月2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小鹏汽车和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29日签订合作协议加速电动汽车开发,标志着双方自去年7月建立的合作关系又往前迈了一步。汽车电动化大潮中,中国造车新生代和德国老牌传统车企优势互补,携手深耕电动化领域,进一步证明了拥抱行业趋势、共同做大蛋糕能够也理应成为中国和欧洲车企的共识。

  当前,抢抓新能源发展先机成为大势所趋。正在举行的日内瓦车展发布的20余款新车中,绝大多数为新能源车型,其中纯电车型几乎占据了一半。雷诺的纯电车型Scenic E-Tech在本届车展斩获2024年欧洲年度车称号,证明欧洲老牌车企正在电动车赛道上发力。德国贝吉施-格拉德巴赫市汽车管理中心负责人斯特凡·布拉策尔认为,整个汽车产业格局正在重塑,一些新的汽车品牌在电气化和数字化变革前沿脱颖而出。

  新能源汽车产业并非封闭产业,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变革的当下,技术、供应链日益交叉融合,需要共同培育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大众和小鹏建立在优势互补基础上的深度合作,不仅是两家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将为双方带来互利共赢。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通过与小鹏的合作,他们不仅加快了研发速度,还提高了效率并优化了成本结构。在对价格高度敏感的市场环境中,这将大大提高经济竞争力。

  事实上,中欧汽车产业合作已有数十年的深厚积淀。20世纪80年代,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合资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轿车企业。仅仅两年,其标志性产品桑塔纳在中国的累计销量就达到1万辆,到1998年完成100万辆汽车的生产。

  如果说桑塔纳汽车代表“过去”,那新能源汽车则代表“现在”,中欧汽车产业合作共赢的案例在不断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