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须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前不久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了2022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今年一季度中国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去年四季度2.6个百分点,显现逐季回升的良好态势。制造业则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恢复势头,占比回升至28.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2016年以来最高值。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并为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这成为近十年来制造业比重连续下降后的首次回升,显示了制造业对维持经济稳定的韧性,但疫情严重冲击服务业也是导致制造业比重上升的原因之一,因此还需进一步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重视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将制造业比重稳定在合理区间。
近期中国多地疫情散发、基数效应、消费和投资需求依然偏弱,尤其是上海因疫情破防导致封城,明显对中国全国的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今年工业经济仍然面临着极大下行压力,中国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指导企业做好生产组织安排,加强原材料、用工等一些要素保障,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此前“十四五”规划在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同时,首次强调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1年的32.06%连续下降至2020年的26.18%,而2021年则成为近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首次回升。
在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需求,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除了粮食由农民生产以外,食品加工仍需要依靠制造业,而纺织和服装(衣)、建筑(住)和汽车、火车机车、车厢和飞机以及公路和铁路建设(行)等,则完全依赖制造业,是服务业所根本无法替代的。中国这样的全球头号人口大国,不可能让这些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产业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保持制造业比重的基本稳定,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重要战略。
欲推进制造业稳定发展,必须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位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引导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集中集聚,努力扩大制造业资金供给,稳定制造业合理比重,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
未来中国仍将着力提振制造业投资,发挥投资对稳定工业增长的关键带动作用,抓紧启动实施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行动,加强产融合作,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数位化、绿色化改造的支持力度。
制造业为服务业和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装备,每一次升级都蕴含着带动农业和服务业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和提升效率的可能性,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以5G、城市轨道交通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转型机遇,也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为稳定制造业比重提供了压舱石。
从经济数据看,2021年中国工业显示出异常繁荣景象。2021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5%,比2020年上升3.0个百分点,也比2019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水准。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在经历2019年明显放缓、2020年疫情影响下的负增长之后,也在2021年表现出17.7%的高增长态势。
但总体数据增长的背后,仍有诸多潜在的下行压力。当前工业经济稳定恢复的态势仍然不牢固,特别是全球疫情走势还存在很大的变数,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国内供给约束隐忧仍存,消费和投资需求依然偏弱。
2021年外需总体表现强于内需,但随着疫情的逐渐恢复,一部分注重成本的生产订单可能会逐渐流回印度和越南等国家,预计今年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将出现回落,但仍可望保持2%左右的增长。
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当工人,宁愿去送外卖,跑快递。以致一方面就业面临极大压力,但各地企业却大量缺工,甚至出高价也找不到熟练工。为此,今后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其荣誉感,与此同时各级职业教育也须继续加强,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后备力量。
面对今年工业经济的下行压力,工信部已要求各地工信主管部门积极指导企业做好生产组织安排,将尽快打通重点产品供给堵点卡点,加强大宗原材料供需对接,优先保障基础工业产品、重要生活物资、农资化肥等企业稳定生产,集中力量解决汽车等领域晶片短缺问题,畅通关键零部件供应管道。同时还将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促进信息消费升级,对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健康养老、冰雪装备等产业加大培育力度。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智慧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全面推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前不久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了2022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今年一季度中国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去年四季度2.6个百分点,显现逐季回升的良好态势。制造业则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恢复势头,占比回升至28.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2016年以来最高值。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并为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这成为近十年来制造业比重连续下降后的首次回升,显示了制造业对维持经济稳定的韧性,但疫情严重冲击服务业也是导致制造业比重上升的原因之一,因此还需进一步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重视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将制造业比重稳定在合理区间。
近期中国多地疫情散发、基数效应、消费和投资需求依然偏弱,尤其是上海因疫情破防导致封城,明显对中国全国的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今年工业经济仍然面临着极大下行压力,中国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指导企业做好生产组织安排,加强原材料、用工等一些要素保障,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此前“十四五”规划在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同时,首次强调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1年的32.06%连续下降至2020年的26.18%,而2021年则成为近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首次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