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议员拜会韩国瑜 盼公费助理制度更完善
中评社台北2月22日电/台北市议长戴锡钦率领北市议员访团拜会中国国民党“立法院长”韩国瑜,争取修法完善助理制度、编列相关费用。
访问团包括台北市议长戴锡钦、副议长叶林传,国民党议员王欣仪、民进党议员简舒培、张文洁、锺佩玲,以及民众党议员张志豪、陈宥丞、社民党议员苗博雅拜等人。
韩国瑜提到,戴锡钦议长本次前来主要是来反应多年来基层民代的心声,包括“中央”及地方,以及都市与乡村的民代都相当关心,但社会大众可能未必全然瞭解民代这行业及其压力,以及负担与挑战。他因缘际会近距离观察都市与乡村民代工作差异,他曾担任议员助理、议员以及“立法委员”,对于“中央”及地方民代面临的不同挑战、压力也有所体会。在2024年新时代的来临,我们面临选民更多的期待,戴锡钦议长此行来访,代表着多年来地方民代的心声,他非常瞭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就是各种资源,期待未来修法完成,让地方民意代表工作可以更佳顺畅。
戴锡钦表示,台北市议会今天跨党派的议员来访,现场几位委员跟院长一样,都曾任基层民意代表。过去24年来,1998年“国会”助理适用劳基法,之后,1999年“立法院”修正“立法院”组织法32条规定编列一定数额之助理费外,其他劳基法适用相关的加班费、资遗费、灾害补助金等也都依法编列;惟“内政部”却未相对将民代支给条例第6条提出修正,“内政部”以函释表示条例未明列加班费、资遗费跟灾害补偿费等,并限制地方议会不能编列劳基法相关应供议员助理的相关费用。
戴锡钦议长指出,“内政部”2021年提出修正草案送到“行政院”,代表其前述立场未必正确。此外,若函释可推翻民代支给条例第6条法律明文规定、甚至违反劳基法对地方议会议员的保障及相关费用的编列,他认为这法律及函释是有疑虑的。他表示,民代支给条例第6条修法,台北市跨党派议员、甚至“全国正、副议长联谊会”中都已有高度共识,这已经是确定的趋势。24年来,“立法委员”每月公费助理经费从新台币24万元到今年已经调涨到49万元多,换言之大概涨了50%。过去24年,基本工资调涨7次,共调涨73%、军公教调整6次,总共调整超过18%、消费者物价指数超过30%,但是议员助理经费24万元未曾调整过,这对议员及助理非常不公平。
戴锡钦强调,非常感谢院长今日拨冗接见,首先,他瞭解“中央”跟地方生态以及民代的工作的辛苦。院长也提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该给的一定要给。立法机关如果连劳基法及民代支给条例相关规定都已经明定,该给的却不加以编列,况且助理加班是常态,若连加班费用都不能给的话,真的是情何以堪。
戴锡钦表示,全台湾22县市在基层服务的议员助理至少有3到5千位。台北市议会助理平均年龄20岁到29岁以及30岁到39岁,正是需要帮他们解决低薪问题的族群。他们的低薪若是因立法不周全,或是公部门未能依法执行,坦白讲我们对不起这些年轻人,我们反而压低了他们的平均薪资。因此今天特别感谢院长百忙之中拨空接见台北市议会,也提出非常善意、正面的回应,期盼各委员能够在朝野大家彼此都有共识之下尽速完成修法。此俢法是“全国性”议题,首先是依法行政、无关自肥;其次,透过修法能留住优秀人才;第三提供议员助理合理、合法的薪资待遇。
赖士葆表示,此案各党派支持且有共识,但却迟迟无法通过修法,就其观察,关键在于现行立法过程惯例,“立法院”审查相关法案,常需“行政院”提出对照版本。惟此惯例并非“宪法”规范,他期望可以协助安排市议会拜会“行政院”,协调促成“行政院”能尽快提出相关草案版本。另一方面,基于“国会”自主,即使不待“行政院”版本,也期待透过韩院长的协调取得各党共识,由“立法院”主导该案修法。
吴思瑶表示,此议题具备三个意义,首先,对“立法院”而言,只要是对的议案,也应该能跨党派合作;其次,行政、立法合作的意义;第三,本案系出于为了完备、完善公费助理制度。为“国家”社会留住并拔擢政治人才,就从建立合理的公费助理制度开始,她呼吁针对该议题,“立法院”各党要跨党派合作,也期待戴议长可以串连各地方议会,建构一个平台持续和地方政府部门沟通,大家分工合作,努力共同促成此案。
最后韩国瑜表示,对于助理低薪处境非常感同身受,也完全认同此修法议题,并感谢市议会代表及“立法委员”跨党派的关注,期许大家集思广益,期望此会期加速一起解决此问题,让公费助理制度更加完善。
中评社台北2月22日电/台北市议长戴锡钦率领北市议员访团拜会中国国民党“立法院长”韩国瑜,争取修法完善助理制度、编列相关费用。
访问团包括台北市议长戴锡钦、副议长叶林传,国民党议员王欣仪、民进党议员简舒培、张文洁、锺佩玲,以及民众党议员张志豪、陈宥丞、社民党议员苗博雅拜等人。
韩国瑜提到,戴锡钦议长本次前来主要是来反应多年来基层民代的心声,包括“中央”及地方,以及都市与乡村的民代都相当关心,但社会大众可能未必全然瞭解民代这行业及其压力,以及负担与挑战。他因缘际会近距离观察都市与乡村民代工作差异,他曾担任议员助理、议员以及“立法委员”,对于“中央”及地方民代面临的不同挑战、压力也有所体会。在2024年新时代的来临,我们面临选民更多的期待,戴锡钦议长此行来访,代表着多年来地方民代的心声,他非常瞭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就是各种资源,期待未来修法完成,让地方民意代表工作可以更佳顺畅。
戴锡钦表示,台北市议会今天跨党派的议员来访,现场几位委员跟院长一样,都曾任基层民意代表。过去24年来,1998年“国会”助理适用劳基法,之后,1999年“立法院”修正“立法院”组织法32条规定编列一定数额之助理费外,其他劳基法适用相关的加班费、资遗费、灾害补助金等也都依法编列;惟“内政部”却未相对将民代支给条例第6条提出修正,“内政部”以函释表示条例未明列加班费、资遗费跟灾害补偿费等,并限制地方议会不能编列劳基法相关应供议员助理的相关费用。
戴锡钦议长指出,“内政部”2021年提出修正草案送到“行政院”,代表其前述立场未必正确。此外,若函释可推翻民代支给条例第6条法律明文规定、甚至违反劳基法对地方议会议员的保障及相关费用的编列,他认为这法律及函释是有疑虑的。他表示,民代支给条例第6条修法,台北市跨党派议员、甚至“全国正、副议长联谊会”中都已有高度共识,这已经是确定的趋势。24年来,“立法委员”每月公费助理经费从新台币24万元到今年已经调涨到49万元多,换言之大概涨了50%。过去24年,基本工资调涨7次,共调涨73%、军公教调整6次,总共调整超过18%、消费者物价指数超过30%,但是议员助理经费24万元未曾调整过,这对议员及助理非常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