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外交学界二轨对话对台海形势深表关切
中评社华盛顿7月5日电(记者余东晖)美中外交学者最近举行“二轨对话”,对当前台海危险形势深表关切。双方学者尤其对美国政府偏离一个中国政策核心内容的标准语言感到担忧。
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AFP)今年5月份举行了一系列由美中两国外交学者参加的线上“二轨对话”,探讨竞争中的美中关系。根据NCAFP发表的对话纪要,双方与会人士对两岸关系和台湾周边军事活动升温表示严重关切。一位美国与会者想知道,在美中关系迅速恶化之际,维持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协议是否足够强大,足以遏制这些正在出现的安全困境动态。
与会者普遍认为,军事姿态是美中关系深层次结构和政治变化的结果,而美国和中国都希望避免战争的口头保证,在威慑措施和美国对台湾的保证行动中被打了折扣,特别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
对话纪要指出,关于台湾的表态所引发了焦虑或怨恨,让双方尤其感到烦恼。美国偏离描述一个中国政策核心内容的标准语言,令中美双方与会者都感到担忧。拜登表态美国有防卫台湾的承诺;美国高级官员称台湾是一个国家;国务院网站上关于美台关系的语言变化,这些都表明,拜登政府坚持认为没有改变的政策在暗中倒退。
与此同时,一位美国与会者敦促中方修改其行文措辞,使他们的关切更加明确——美方学者认为,中方官员不断表示美国“向台独势力发出了错误的信号”,但大多数美国官员并不认同台湾正在走向独立的说法,过度使用这些词汇让它显得机械化。
对话纪要没有提到专家们为缓和台海紧张局势提出了什么建议,但在加强两国沟通和避险机制方面,学者们指出,关键是提供权威的解释,说明双方如何证明他们的行为是防御性的,并接受另一方的看法的权威解释。
学者希望双方通过这些权威解释,让彼此确信,他们会持久支持维持两国强劲的经济关系;应对全球性生存威胁,如流行病和气候变化;同时承认彼此在敏感问题上的立场,比如台湾问题和美国防务关系。双方认为,尽管存在分歧,但在有限的问题范围内进行合作是有利益的。
美方参加对话的学者包括:芮效俭、董云裳、何瑞恩、沙佛、斯威夫特、艾略特、傅泰林、杜大伟、林碧莹、孙韵、但若云、阿什顿、扎戈里亚等。中方参加对话的学者包括:吴心伯、徐步、姚云竹、达巍、贾庆国、信强、崔立如、查道炯等。
中评社华盛顿7月5日电(记者余东晖)美中外交学者最近举行“二轨对话”,对当前台海危险形势深表关切。双方学者尤其对美国政府偏离一个中国政策核心内容的标准语言感到担忧。
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AFP)今年5月份举行了一系列由美中两国外交学者参加的线上“二轨对话”,探讨竞争中的美中关系。根据NCAFP发表的对话纪要,双方与会人士对两岸关系和台湾周边军事活动升温表示严重关切。一位美国与会者想知道,在美中关系迅速恶化之际,维持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协议是否足够强大,足以遏制这些正在出现的安全困境动态。
与会者普遍认为,军事姿态是美中关系深层次结构和政治变化的结果,而美国和中国都希望避免战争的口头保证,在威慑措施和美国对台湾的保证行动中被打了折扣,特别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
对话纪要指出,关于台湾的表态所引发了焦虑或怨恨,让双方尤其感到烦恼。美国偏离描述一个中国政策核心内容的标准语言,令中美双方与会者都感到担忧。拜登表态美国有防卫台湾的承诺;美国高级官员称台湾是一个国家;国务院网站上关于美台关系的语言变化,这些都表明,拜登政府坚持认为没有改变的政策在暗中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