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志成文章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对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提出做强做优做大中国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做大“蛋糕”的重要依托,也是共享式、普惠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成为分好“蛋糕”的有力抓手,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文章分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做大“蛋糕”提供有力支撑。数字经济体量庞大、潜力巨大。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显着提升。从规模看,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1.5%;从增速看,2022年数字经济名义值同比增长10.3%,连续多年显着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进一步做大中国经济“蛋糕”离不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推进器”。数字经济正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经济社会运行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潜在增长率提升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引领新技术发展和新产品研发,推动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可以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数字经济在助力分好“蛋糕”方面大有可为。依托数字技术推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可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后发地区和中小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弥合区域“数字鸿沟”。推动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教育服务等借助数字化方式为后发地区赋能,可以使物质资本、高素质劳动力、高技能人才等要素低成本、快速地配置到后发地区,进一步强化地区发展的先进要素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知识和技术溢出,将不断增强后发地区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