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刻印美好生活
中评社北京2月17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半透明的宣纸轻覆住画稿,画笔勾描出一条龙的轮廓,然后反贴到梨木板上用拳刀细细刻制。月牙形的刀顺着花纹在木板上游走,凿去轮廓线条之外的部分,刀刃所过,木屑掉落,保留的线条凸起,用于印刷……
这是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代表性传承人乔兰蓉正在刻版,她手中的拳刀,已经使了二十来年,刻画出了许多鲜活美丽的年画作品。
积累年画制作秘笈
江苏苏州有句老话:“无画不年”。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始于明、盛于清,线条细腻、色彩淡雅、寓意丰富,400余年来,许多姑苏的美景、年节的记忆,都被一笔一画刻在了年画里。2006年,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乔兰蓉现就职于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师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房志达、王祖德。
乔兰蓉介绍,与别处木版年画相比,桃花坞木版年画最独特之处就在于套色印刷,一版一色。完成一幅年画甚至需要刻制10多个版,每个版根据上色的部位不同,分别刻制不同的内容,仅刻这一道工序,有的作品就需要一年之久。
为了让所有部分最后能严丝合缝地印成一幅画,要先刻制线版,印刷出十几份轮廓图,再分配颜色,不同色版照着线版的印刷描摹,这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
因为常年握刀,乔兰蓉左手的几只手指都有刀伤划痕,右手手指和掌心磨出了一层老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