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富源:美动辄制裁他国何能遏止社会暴力?
中评社桃园6月27日电(记者 黄文杰)美国南加州台裔教会枪击案造成1死5伤,震惊台美。铭传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黄富源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心理学有“武器效应(weapon effect)”说法,最简单说法是,本来两个团体不愉快,在吵架的时候,或许不会发生严重冲突,但是当一方拥有枪支、壮胆会加速,加重他的暴力行为,研究也发现,只要社会允许拥枪,犯罪问题比枪支管制严重,尤其暴力犯罪。
他说,在美国使用枪枝的暴力,犯罪都比徒手的暴力犯罪,对当事人的伤亡为多为重。当美国社会的领导人,动不动就以制裁、武力威吓与其利益冲突的国家,确自己不遵守联合国制定的法规,不遵守曾经自己签订的游戏规则时,又如何能期望美国的国民能够“民风敦厚、包容他人”而遏止枪枝暴力的恶风呢?
黄富源,美国休斯顿州立大学刑事司法博士,曾任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学系教授兼教务长、“考试院考试委员”、“行政院”人事行政总处人事长、现任铭传大学讲座教授兼社会科学院院长,为研究社会冲突、暴力与犯罪的专家。
谈美国枪枝管制就要谈“拥枪权”。
黄富源解释,在美国历史文化里有两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支持人民必须拥有枪枝,其一为独立战争期间,战争英雄因为倚靠枪枝火力而成功脱离英国皇室控制,导致美国宪法当中“人民拥有枪枝自卫以推翻暴政”的精神,另一个是原属央格鲁萨克逊族的美国西部拓荒白人,向西开拓领土掠夺原住民的土地面对印地安人,国家武力还不足以保护他们,这些西部拓荒者以枪自保与侵夺,拥枪成为他们自保与外扩不可或缺的工具。
他说,上述这两个与美国人历史文化牢不可分的观念,支撑着美国白人的拥枪权,并且明白写入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中,成为保障公民享有正当防卫权利。再加上族群与权利的组合,使得拥枪与反拥枪的族群,泾渭分明、互不相容,支持拥枪权的族群多为白人、富有者、资本家、保守党派(共和党)与美国南方人。反对支持拥枪权的族群则多为非白人、贫穷者、弱势团体、自由党派(民主党)与美国北方人。
黄富源说,部分的美国人认为拥枪权是很神圣的,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也渗透到美国各种民间团体,诸如美国来福枪协会(英语: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简称NRA)始终是最大的支持者。他们的代言人更是很受美国人拥戴的电影巨星确尔敦希斯顿,标榜拥枪就是英雄主义,当然也就是共和的支持者,唐纳特朗普就是共和党。
他指出,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遭冲击事件,以及共和党总统里根,1981年3月30日被人持枪刺杀,美国历史上首位中弹后生还的总统,抢手新克莱后来被法庭判断精神失常,最后以将精神抗辩的举证责任,由检察官转移到嫌疑犯收场,罪名不成立。“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很奇异变成反对枪枝改革的重要论点,因为反对者说:“已经改成这样子了,拥枪的“宪法权利不容再受侵蚀”,在美国要推翻拥枪,权严格管制枪,确实是困难重重。
对于曾出不穷的持枪杀人事件。黄富源以犯罪心理学的“武器效应(weapon effect)”解释。
他说,本来双方面个人或团体的不愉快,在冲突的时候,原先或许不会发生严重伤害,但是当一方拥有枪枝时,会使得当事人胆量速增,阻碍其冷静与理性的思维,同时,另一方面,对于有武器的对方也会加深疑虑,害怕武器会严重伤害自己,因此也会采取较为危险的反制动作,换句话说,武器激化了双方面的暴力行为,激化深化了冲突的伤害性。
黄富源进一步分析,从各项数据显示,在美国使用枪枝的暴力,犯罪都比徒手暴力犯罪,对当事人的伤亡为多为重。对于拥枪权态度积极的各州,也都比反拥枪权倾向的各州犯罪的发生率来得高,国际上将其他的变项控制,有严格管制枪枝的国家,在暴力犯罪的发生数、发生率,明显都低于美国。其中枪枝所造成的武器效应,应该扮演重大的角色。
黄富源也解释,当枪枝与通俗文化的歌颂暴力结合在一起时,问题会变得更为棘手。
他举美国电影《紧急追捕令》(Dirty Harry)为例,克林‧伊斯威特片中经典台词"Go ahead,make my day." 面对着夹持人质的拥枪歹徒,克林‧伊斯威特完全不顾吓得半死的人质,直接挑衅对方有种就开枪,你敢开枪我就射死你,情节中伊斯威特用他特制的大口径枪枝,直接射死歹徒,然后径自离开,留下惊魂未定吓得半死的人质。武力强大的美国,从来不与对手国轻启谈判。
黄富源说,当年里根总统面对着挑衅的对手,也公开引用了克林‧伊斯威特的这句经典台词,表现出自己西部牛仔的霸气,回怼对手而赢得了美国人民的支持。枪枝武力,在美国社会,透过了好来坞文化的包装传播,却也为美国社会暗藏下冲突分裂与强暴的祸源。
他表示,从被害者学的观点看枪枝犯罪,“恐惧与被压迫”可能是最重要原因,根据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数据,2012年桑迪胡克小学枪案及2018年道格拉斯中学枪案后,枪械销量都冲上高峰。所以疫情与先前警察压制造成黑人男子佛洛伊德窒息的事件,也都推升枪枝销售量。
他认为,随着枪枝案件的频传,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的统计显示,美国2020年有4368名19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死于枪枝的人数,相当于每10万人有5.4人,超过车祸造成的4036人;已经成为这年龄层的头号死因,枪枝犯罪弱势的少数民族和青少年,都成了意外的替罪羔羊。
黄富源指出,美国对拥枪权的影响既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解决,这些不幸的效应也将持续全面影响美国,然而美国社会表面上的种族平等对弱势团体的宽容,何时才能内化到每个美国公民,成为真正而实质对待少数民族平等,弱势团体宽容的民主社会,枪枝泛滥的暴力行为才会真正的解决
“风俗之厚薄,系乎一二人心之所向!”黄富源说,当美国社会的领导人,动不动就以制裁、武力威吓与其利益冲突的国家,确自己不遵守联合国制定的法规,不遵守曾经自己签订的游戏规则时,又如何能期望美国的国民能够“民风敦厚、包容他人”而遏止枪枝暴力的恶风呢?
中评社桃园6月27日电(记者 黄文杰)美国南加州台裔教会枪击案造成1死5伤,震惊台美。铭传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黄富源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心理学有“武器效应(weapon effect)”说法,最简单说法是,本来两个团体不愉快,在吵架的时候,或许不会发生严重冲突,但是当一方拥有枪支、壮胆会加速,加重他的暴力行为,研究也发现,只要社会允许拥枪,犯罪问题比枪支管制严重,尤其暴力犯罪。
他说,在美国使用枪枝的暴力,犯罪都比徒手的暴力犯罪,对当事人的伤亡为多为重。当美国社会的领导人,动不动就以制裁、武力威吓与其利益冲突的国家,确自己不遵守联合国制定的法规,不遵守曾经自己签订的游戏规则时,又如何能期望美国的国民能够“民风敦厚、包容他人”而遏止枪枝暴力的恶风呢?
黄富源,美国休斯顿州立大学刑事司法博士,曾任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学系教授兼教务长、“考试院考试委员”、“行政院”人事行政总处人事长、现任铭传大学讲座教授兼社会科学院院长,为研究社会冲突、暴力与犯罪的专家。
谈美国枪枝管制就要谈“拥枪权”。
黄富源解释,在美国历史文化里有两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支持人民必须拥有枪枝,其一为独立战争期间,战争英雄因为倚靠枪枝火力而成功脱离英国皇室控制,导致美国宪法当中“人民拥有枪枝自卫以推翻暴政”的精神,另一个是原属央格鲁萨克逊族的美国西部拓荒白人,向西开拓领土掠夺原住民的土地面对印地安人,国家武力还不足以保护他们,这些西部拓荒者以枪自保与侵夺,拥枪成为他们自保与外扩不可或缺的工具。
他说,上述这两个与美国人历史文化牢不可分的观念,支撑着美国白人的拥枪权,并且明白写入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中,成为保障公民享有正当防卫权利。再加上族群与权利的组合,使得拥枪与反拥枪的族群,泾渭分明、互不相容,支持拥枪权的族群多为白人、富有者、资本家、保守党派(共和党)与美国南方人。反对支持拥枪权的族群则多为非白人、贫穷者、弱势团体、自由党派(民主党)与美国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