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中求热 “尔滨”热下的浙江冰雪经济观察
中评社北京1月27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尔滨”火了,连带鄂伦春族“狍角帽”也登上了热搜,以至于千里之外的浙江义乌有不少商家近期频繁收到能否生产“平替”的咨询。
入冬以来,哈尔滨冰雪旅游“出圈”,带动冰雪经济持续火爆。事实上,“冷经济”幷不只是寒冷地区的专属,“冷资源”相对匮乏的浙江也正在从“热雪沸腾”的“冷经济”中分得一杯羹。
连日来,位于台州温岭松门镇东南工业区的浙江远景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们埋头组装滑雪镜,一旁的成品仓库里堆满了装有滑雪镜的箱子。
据介绍,该生产车间大概有200名工人,一批3万副滑雪镜的货物即将出厂。车间主管潘信如说,该公司开设滑雪镜生产线已经有六年了,这两年的生产订单特别多,而往年一般做到10月份就进入了淡季。
“去年以来,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3月,月出厂滑雪镜6万多副,差不多每天生产2000多副。”潘信如说。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宁海因徐霞客的足迹和游记而闻名遐迩,同时其在户外运动用品制造业也享有盛誉。目前,以运动杖为主的冰雪装备产业在宁海已经形成年产值9.2亿元以上的生产规模,占全国同类产品总产值的75%以上。
宁海兴达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不同型号的滑雪杖产品正在进行组装,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年前的最后一波赶工。“全国出口的10根滑雪杖,至少7根产自宁海。”公司行政经理刘文说,除了滑雪杖,踏雪板、防滑鞋套等冰雪运动装备在市场上也备受欢迎。
“我们国内销售大多是采购形式,今年东北那边确实有增加冰雪产品的采购量,比如踏雪板产品由原来的一次性采购几双,到现在有客人几十双一起采购。”刘文说,用于深雪行走的踏雪板以往市场主要在北美,如今国内市场也慢慢开始有了需求,“最早是东北,然后是新疆,现在内蒙古赤峰那边也有客户来咨询这款产品。和去年相比,踏雪板内销增幅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