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这些“金名片”背后的就业密码
岁末年初,北京房山一间出租屋里,来自河南平舆县的防水工老刘正在盘算:“再把手头两个项目干完就回家过年。”
“一提到平舆防水,在建筑行业都是响当当的,不愁活。这几年我们工资涨了不少,干一天基本能拿到400多元。”老刘自豪地说。
平舆县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历史上的经济穷县。从几个人走街串巷修屋顶,到2000多家防水施工企业规模发展,平舆县因势利导,把“小特长”做成了“大产业”。
在此基础上,平舆县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让从业人员“以技增收”。如今,近30万平舆防水大军遍布全国各地,人均年收入超8万元。
平舆县往北100多公里的河南太康县,四通锅炉有限公司车间内,焊机与钢板间火花闪耀。护目罩后,田景德全神贯注,手下的焊缝贴合均匀。
记者从太康县人社部门瞭解到,现在像田景德这样的熟练焊工在就业市场上很紧俏,他们做一天工能拿到300多元。从脱贫户到电焊工,田景德的生活发生大变化。
太康县依托近40家锅炉生产企业广泛开展培训,不仅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更让“太康锅炉工”成了一块金字招牌。
树一张名片,带一片就业。河南仅“林州建工”“鄢陵花工”“遂平家政”等10多个规模较大的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达200多万人。
在湖北,劳务品牌截至目前已有202个,实现“一县一品”,甚至“一县多品”,带动了400多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