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气球事件后美中关系何去何从?
中评社华盛顿2月15日电(记者余东晖)气球事件因为美国国内对华强硬大气候而被炒得沸沸扬扬,冲击着本来就处于低潮的美中关系。随着美国大选逐渐临近,美中关系将更难重回正轨。美国专家呼吁,当前重要的是以专业态度处理这一事件,保持冷静克制,两国恢复沟通,至少让美中关系回到巴厘岛峰会后的状态。
亚洲协会日前举行“气球事件后美中关系何去何从”研讨会,该协会的四位女性高级研究员--董云裳(Susan Thornton)、卡特勒(Wendy Cutler)、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但若云(Rorry Daniels)就当前和今后几个月的美中关系展开讨论。她们一致对美中关系的前景不表乐观,呼吁美中之间重建沟通渠道。
谈到当前在美国被炒得热火朝天的气球事件,专家认为,在当前美国对华强硬的政治氛围下,这个事件难以轻易平息。
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董云裳指出,中方此次反应比较低调,且主动表示遗憾,显示处理事件仍存在回旋余地,但美国国内政治对此很热,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度过。
康奈尔大学教授白洁曦认为,气球事件在美国国内引发尖叫,虽然两国领导层面都想尽快度过,但美国国内氛围使他们难以做到。虽然五角大楼处理手法比较务实节制,但美国国内有人藉此批评拜登处理手法,在此国内背景下,事件尚未结束。
白洁曦表示,虽然中方表达了遗憾,但气球被击落后,中方表明保留采取相应行动的权利,所以后续应关注中方怎么做。她认为中方是愿意回击的,因为他们不愿因为此事被羞辱。她说:“我想我们应当谨慎,不要从中想提取太多(好处)。”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主席卡特勒指出,对于拜登政府处理气球事件手法的强烈反对,使得去年11月“拜习会”后美中关系出现的正面势头受挫,显示拜登政府想让美中关系回归正轨有多困难。随着大选季的到来,对华强硬的论调只会更高更强,美中关系想回到“拜习会”之后的状态都不容易,现在正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
对于气球事件的中方意图,董云裳分析,美国人对中方意图有许多猜测,不少带有夸张成份。有人以为中方所做一切都是经过最高领导人批准的,但她对此事是否中方部门间协调为之表示怀疑,因为中国外交部很快表达了遗憾,这是不寻常的。她认为中方是想挽救布林肯的访问,想保持在外交轨道上。
曾任美国代理副贸易代表的卡特勒也认为,中方明显重视布林肯的此次访问,很难想象中方会在这个时候刻意做出令此访难以成行的事情。白洁曦认为,中方对于美国的遏制有很强的不安感,中方还是希望与美国保持稳定的关系,为中国处理内政营造相对稳定的环境。
曾任美国代理助理国务卿的董云裳指出,这个事件戏剧性地凸显美中之间的沟通问题,至少有几天双方沟通渠道似乎不畅。她指出,两国体系如此不同,又因疫情影响,双方政府官员见面都不容易。过去几年,两国政府间的沟通机制在萎缩之中。两国的政治期间分歧妨碍了管理外交政策的努力,使得事情更难以预测。面对新的大选,美中对话将被注入更多地不确定性。
董云裳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人和高官之间的个人关系很重要,在这种沟通困难的时候可以仰赖。她说,当美国想象其作为国际体系领导者的作用,我们必须找到方式来开展成熟的对华外交。
白洁曦希望,这个事件引发的歇斯底里反应,能使得人们认识到这是一种非常不严肃的方式来处理非常严肃的挑战。她希望美方能够超越象征性的该做什么,考虑如何处理真正分歧的实质性问题。
主持人但若云提出问题:在此美中关系敏感脆弱时期,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之间将如何互动影响?
白洁曦表示,“我深感忧虑”,即便把气球事件抛在身后,台湾问题的趋势线也令人担忧--台湾不想与大陆有任何关系,蔡英文的继任者将如何行事?美国大选意味着在这个问题上还会有煽动性言辞,不仅是偷偷走向中方要求止步的地方,甚至还会超过,比如有人呼吁美国应当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她指出,“这是走向灾难的处方”。有些国会议员、政治家和评论家的言辞对可能的战争结果是不严肃的。
对台湾问题,董云裳也深感忧虑,但她在一片煽动性言论中看到一线希望--她观察到两岸最近开始尝试较温和的基调,小三通和两岸直航复开等好事正在发生。她认为,这似乎表明两岸开始警觉意识到,战争的可能性是真切的,战争对两岸都绝对是灾难性的。也许两岸都意识到,把事情都留给华盛顿,事情会倾斜失控;也许他们能自己为缓和两岸关系做点事情。
今后一段时间,双方应当怎么办?卡特勒认为,今后几周应当观察中方对气球事件后续会作何反应,美方在军方与国会分享信息后会怎么做。她表示,今后几周双方都要测温,希望事情能降温,或者有别的事情分散此事注意力,从而使得两国关系回到“拜习会”后两国试图重建沟通和设置护栏的路线上来。
董云裳回忆起2001年海南撞机事件后,双方警觉突发事故冲击两国关系的严重性,认识到以专业的方式通过外交处理事件非常重要,从而起到了某种程度上再校准当时已开始走向竞争对抗关系的效果。气球事件是否足以起到同样的效果?鉴于当前两国关系非常敌对的大气候,她不表乐观,但依然提出应当思考利用事故的机会再校准两国关系的可能性。
最后董云裳希望双方能以专业态度处理气球事件的后续,并有一些正面的结果。比如能否在联合国发起讨论,规范气球在各国空域的飞行以及如何处理类似事件。她也希望美中能重建沟通线,尤其是布林肯访华要尽快成行。
中评社华盛顿2月15日电(记者余东晖)气球事件因为美国国内对华强硬大气候而被炒得沸沸扬扬,冲击着本来就处于低潮的美中关系。随着美国大选逐渐临近,美中关系将更难重回正轨。美国专家呼吁,当前重要的是以专业态度处理这一事件,保持冷静克制,两国恢复沟通,至少让美中关系回到巴厘岛峰会后的状态。
亚洲协会日前举行“气球事件后美中关系何去何从”研讨会,该协会的四位女性高级研究员--董云裳(Susan Thornton)、卡特勒(Wendy Cutler)、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但若云(Rorry Daniels)就当前和今后几个月的美中关系展开讨论。她们一致对美中关系的前景不表乐观,呼吁美中之间重建沟通渠道。
谈到当前在美国被炒得热火朝天的气球事件,专家认为,在当前美国对华强硬的政治氛围下,这个事件难以轻易平息。
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董云裳指出,中方此次反应比较低调,且主动表示遗憾,显示处理事件仍存在回旋余地,但美国国内政治对此很热,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度过。
康奈尔大学教授白洁曦认为,气球事件在美国国内引发尖叫,虽然两国领导层面都想尽快度过,但美国国内氛围使他们难以做到。虽然五角大楼处理手法比较务实节制,但美国国内有人藉此批评拜登处理手法,在此国内背景下,事件尚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