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 荆楚梨园新蕊绽芳华
近日,由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培养的楚剧、汉剧、黄梅戏定向班学员的毕业晚会举行。经过7年学戏生涯、1年进团实习历练,这是3个戏曲班、157名学员第一次集体亮相。湖北戏曲界多位“梅花奖”获得者、各院团负责人、学院师生等近千名观众到场,共同见证新蕊初绽舞台。
后台走廊上,一位白发朱颜的先生从容不迫地踱步而来,亲昵地和每一位年轻人打招呼。他是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院长秦辉,从不缺席孩子们的每一次重要演出。“今天的演出更加不一样,这是孩子们的毕业大戏,意味着他们真正从学生蜕变成戏曲演员。”秦辉说。
18岁的楚剧演员黎楠戴着粉色兔子发箍,对着镜子仔细调整妆容。“一会儿要表演的楚剧《打饼》是我跟师父学的第一部戏,我饰演武大郎,需要全程蹲着,被称为‘矮子功’,刚开始一天练下来真受不了,偷偷地躺在毯子上哭。”他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演员们牢记着这句铁律,坚持早晨五六点起床练基本功。“虽然很难,但好在坚持了下来。”2003年出生的黄梅戏演员李洋说,学习戏曲这门行业从不后悔,听到观众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好像在发光发亮,觉得一切都值得。
2016年以来,为振兴“戏码头”、培养戏曲后备人才,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遴选招收150余名楚剧、汉剧、黄梅戏学员,委托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定向培养。湖北省文联主席、时任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的杨俊说,刚开始训练时,孩子们感到吃不消,为此剧院选派3名年轻骨干专家,担任3个班的班主任,在“严管”与“厚爱”中呵护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