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总苗丰强:台湾应开放冲击较小的大陆产品
中评社台北1月25日电/台湾工业总会25日召开理监事会议,理事长、联华神通集团董事长苗丰强致词时向新政府提出安定两岸关系、推动净零转型、调整劳动政策等三大面向建言。他建议政府解除台湾观光团赴陆每天2千人限制,更应立即盘点对大陆限制的两千多项限制大陆产品进口清单,适时开放对台湾产业冲击较小的对陆禁止输入产品项目。
根据大陆商务部12月15日发布《商务部关于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最终结论的公告》,调查显示台湾方面截至2023年11月底共对大陆2509项产品禁止进口。根据大陆相关规定,对台贸易壁垒调查最终调查结论为构成贸易壁垒。
大选后企业界皆对未来的两岸关系,ECFA会不会中断感到忧心忡忡。苗丰强表示,目前台湾政治、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基础建设上面临各项挑战;由于经营环境日益困难,这些问题并非一时可以解决,但仍然期盼新政府能实实在在、不急功近利地面对产业经营困境,协助产业解决问题,苗丰强并向新政府提出安定两岸关系、推动净零转型、调整劳动政策等三大面向建言。
一、恢复正常交流,建立社会共识,安定两岸关系
产业界乐见赖“副总统”在当选之夜的国际记者会,向国际郑重宣告,维持台海的和平稳定,是他担任“总统”的重要使命,并愿意在对等尊严的前提下,用交流取代围堵,对话取代对抗,自信的和陆方展开交流合作,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达到和平共荣的目标。
产业界认为,面对两岸当前的僵局,政府应以魄力和决心,推动两岸交流合作,我们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堆迭善意,务实推动两岸交流
建议政府解除“我方”组团赴陆每天2,000人的不必要限制;同时,从生活面、政策面,善待合法来台的陆籍人士(包括陆企、陆生、陆配等);其次,建议政府应鼓励民间团体、地方政府,赴陆与陆方交流及互动;同时,放宽大陆经贸团体赴台限制,为两岸创造更多对话契机。
(二)产业合作,是两岸和平的关键密码;而ECFA是维系两岸经贸交流、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综合来看,大陆产业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而台湾许多产业已经迈入国际一流水准;即使两岸部分产业形成竞争关系,但整体来看,两岸产业仍存在许多合作机会。ECFA是两岸经过重重困难所签订的重要协议,得来不易,目前ECFA仍是维系两岸经贸交流、产业合作最重要的脐带,为两岸许多产业如石化、纺织、机械业等提供重要的合作平台。
因此,两岸不但应该共同努力维系 ECFA,并在 ECFA的基础上,推进两岸产业合作。大陆方面对台湾贸易障碍的立即要求,是认为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取消对大陆的贸易限制。因此,新政府应立即盘点对大陆限制的两千多项限制大陆产品进口的“MW0”清单,并与相关产业界沟通后,适时开放那些对台湾产业冲击较小的对陆禁止输入产品项目,以缓解大陆对台贸易制裁的力道,进而创造协商空间,进而维系并推进ECFA。
(三)召开两岸关系“国是会议”,凝聚国内共识
面对“立法院”三党不过半的国内新政局,美国等国际力量企盼台海和平的要求,以及大陆方面对台新战略与策略,为凝聚台湾内部共识、避免朝野对立与突破当前两岸关系僵局,建议政府委托具公信力的民间单位,邀集国内主要政党、团体,在520“总统”就职前,召开“两岸关系“国是会议”,共同凝聚跨党派的对大陆政策共识,进而建构可与大陆对话、确保台海和平稳定的对陆战略。
二、务实推动净零转型,维持产业国际竞争力
(一)务实推动能源转型
发展绿能、节能、储能、强韧电网都是国际趋势,也符合去年在杜拜举办的第28次《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缔约方会议(COP28)的国际共识。然而,“我国”再生能源推动进度不如预期。产业界对低碳能源之稳定供应有所疑虑,特别是COP28大会决议中已将核能、低碳产氢(蓝氢)与再生能源并列为国际建议的推动方法;因此,产业界再次呼吁,不论是燃煤、燃气、再生能源,还是核能、氢能都应列入考量,俾规划最适切的发电结构,以确保2030年供电无虞及达成减碳阶段目标。零排碳的核电可作为基载能源,有助于增加电力调度弹性,我们很高兴听到代理台电董事长的曾文生次长在1月16日的年终记者会表示,台电会准备资料向新“国会”报告,核二、三延役的条件,未来一切会遵照“国会”与政府决议,我们也期待能源的配比能有更好的安排。
(二)检讨碳费征收合理方式
为达成国家温室气体长期减量目标,“环境部”规划2025年开征碳费,以石化业为例,石化产品须以上下游垂直整合来计算碳费,下游客户无法吸收成本,只能关厂或向“国外”采购化学原物料,台湾石化业相关产业链将面临关厂危机,且届时如果没有同步向进口产品征收碳费,将造成产业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势必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尤其以内需为主的水泥业首当其冲。
工总去年12月29日安排由常务理事陈煌铭率队,拜会“行政院”郑副院长文灿并获得善意的回应,包括:
1.“环境部”提出碳费征收方式,恐有损及经济及国际竞争力之虞,不能贸然实施,碳费征收相关办法一定要与产业充分沟通。
2.碳费设计除要达到减碳功能,须考量国际贸易的公平性及一致性。碳费应该要评估设计免费核配额度机制的可行性。依总排碳量征收碳费,如不合理,气候变迁因应法就应尽速修订。
3.没有减碳技术的制程就不要征收碳费,否则产业无减碳技术,无法达成减碳目的。
4.碳费议题要提高到“行政院”层级,由各部会就碳费征收的时机、费率及征收对象与免费碳排核配量之合理性共同研商。
三、增加劳动政策弹性与安全,健全人力供需
缺工与人才不足的困境,甚至形成低薪、缺工并存的奇异现象,是台湾产业界除了两岸经贸外,对现任政府表现最不满意的痛点。另一方面,世界货币基金 IMF 在上周公布的报告指出,人工智慧(AI)将冲击全球40%的职场招聘,已开发国家受AI影响层面较新兴市场、开发中国家更广,但AI也能为提振低迷生产力与全球经济成长带来巨大机会。
政府应盘点新科技及社会高龄化对“国内”人力资源及劳动市场的冲击,检讨劳动政策,以健全“国内”人力资源的供需。以下提出两点建议:
(一)增加劳动政策的弹性与安全
数位与低碳转型在劳动市场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在劳工就业层面,将改变既有就业结构;在经济发展层面,也会冲击传统及高碳排产业之营运。
面对数位与绿色经济兴起对人才的挑战,须评估劳动市场所受的冲击,可能因此创造就业机会,但企业若调适不良,将被迫关厂歇业冲击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劳工就业,有些职缺可能因而消失,从业人员透过在职训练培养跨领域工作能力就很重要。为协助受影响劳工提升技能顺利转型,建议“劳动部”应扩大劳工技能培训及就业媒合,减缓结构性失业问题,并强化数位及绿色人才职能证照发展等措施,增加劳动政策的弹性与安全,以确保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劳工就业权益。
(二)检讨移工政策,善用高教国际合作,解决缺工、缺才问题
为解决缺工问题,确保产业永续发展,呼吁政府应以更开放弹性的作法调整移工政策,包括积极开发新的移工来源国,同时延长续聘年限,以及提升各产业移工核配比率并降低附加就业安定费。
为解决“国内”产业人才需求,应修法放宽限制,扩大吸引及留用“我国”自行培育之侨外生,使取得“我国”大学学士以上学位之侨外生,得申请个人工作许可,毋须经由雇主提出申请,即可合法在“我国”从事工作,且不受工作类别之限制。另外,建议政府优化“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将申请程序与应备文件应再简化,并厘清相关规定内容,使雇主申办程序更加便利。
台湾曾经是全球华语学习中心,只是随着中国大陆崛起,失去竞争力。现在国际局势改变,许多国家减少和中国大陆的教育合作,转而与台湾合作,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原在北京开设、针对学生暑期进修的中文语言学程,已经移师到台湾开课。台湾应掌握这个契机,可以学新加坡找国际名校合作,在台湾各大学设立各种国际分校,善用台湾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把握时机变成国际学校进入亚洲的平台国家,建立台湾吸纳国际人才的重要管道。
总而言之,产业界希望“两岸关系要安定,净零转型要务实,劳动政策要调整”。
中评社台北1月25日电/台湾工业总会25日召开理监事会议,理事长、联华神通集团董事长苗丰强致词时向新政府提出安定两岸关系、推动净零转型、调整劳动政策等三大面向建言。他建议政府解除台湾观光团赴陆每天2千人限制,更应立即盘点对大陆限制的两千多项限制大陆产品进口清单,适时开放对台湾产业冲击较小的对陆禁止输入产品项目。
根据大陆商务部12月15日发布《商务部关于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最终结论的公告》,调查显示台湾方面截至2023年11月底共对大陆2509项产品禁止进口。根据大陆相关规定,对台贸易壁垒调查最终调查结论为构成贸易壁垒。
大选后企业界皆对未来的两岸关系,ECFA会不会中断感到忧心忡忡。苗丰强表示,目前台湾政治、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基础建设上面临各项挑战;由于经营环境日益困难,这些问题并非一时可以解决,但仍然期盼新政府能实实在在、不急功近利地面对产业经营困境,协助产业解决问题,苗丰强并向新政府提出安定两岸关系、推动净零转型、调整劳动政策等三大面向建言。
一、恢复正常交流,建立社会共识,安定两岸关系
产业界乐见赖“副总统”在当选之夜的国际记者会,向国际郑重宣告,维持台海的和平稳定,是他担任“总统”的重要使命,并愿意在对等尊严的前提下,用交流取代围堵,对话取代对抗,自信的和陆方展开交流合作,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达到和平共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