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助推绿色经济高效发展

  中评社北京1月25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导,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突破,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正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日,国家数据局联合多个部门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下称《计划》)中,将“数据要素×绿色低碳”列为重点行动之一,旨在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生态治理更趋精细

  《计划》提出,要“推进气象、水利、交通、电力等数据融合应用,支撑气象和水文耦合预报、受灾分析、河湖岸线监测、突发水事件应急处置、重污染天气应对、城市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等。”

  要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数据采集是前提。2020年至2022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近三年时间里,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地区组织全国近500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普查调查工作,共获取全国灾害风险要素数据数十亿条,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数据质检和汇交任务。

  数据要“采得到”,更要“用得好”。福建省晋江市海岸线曾经饱受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困扰,高峰时晋江海域互花米草面积达5000多亩,严重影响海洋生态功能与海岸防护。通过普查,晋江市全面摸清了晋江市121公里海岸线海洋灾害的详细情况,并利用这些数据开展了“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一举清理了5000余亩互花米草。

  安徽省合肥市环境保护大数据平台包含了全市所有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包括工地扬尘、雨污管网、气象信息、城市空间信息等,实现监测数据全面接入、监控画面一屏集成,打破以往数据孤岛的现象。据平台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对接巢湖管理局、城乡建设局、水务局等近40个部门共享数据,总接入量达21亿条。这些数据有效支撑了诸如大气环境治理、巢湖蓝藻治理等重大环境治理工程。

金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