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和平愿景”与台海问题中的日本因素

日本试图加强与美国以外的国家合作,以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

  中评社╱题:“岸田和平愿景”与台海问题中的日本因素 作者:何思慎(台湾),辅仁大学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摘要】“岸田和平愿景”以“自由开放的印太”为关键词,但继承自民党“保守本流”的岸田与安倍的“保守旁流”的战略视野不同。日本试图与盟国美国以外的国家合作应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渐趋增强的军事压力,着眼于美国国力渐露疲态下,在安全上无法藉扈从美国应对中国崛起对日本构成的挑战,而须扩大与其他中型国家结盟,以获得安全。日本基于周边安全关注台海情势,但无意卷入两岸冲突,使战火延烧到日本,日本人民招致生命、财产的损失。如何将战火阻绝于境外为岸田内阁拟定相关因应对策的重点,而非为近邻台湾挺身而出,亦即安倍前首相所言之“台湾有事”等同“日本有事”,应非意指日本支持“台独”亦或是理所当然的将台湾视为日本的防卫范围,北京无须在中日关系上反应过度。

  在印太安全对话中,极具重要性的“香格里拉对话”(The Shangri-La Dialogue,SLD)2022年6月10日于新加坡登场,论坛的焦点除俄鸟战争及北韩核武问题外,中国与美、日、东协国家(ASEAN)的场边对话是为期3天的会议重头戏,但日本首相岸田文维在会议上抛出“岸田和平愿景”(Kishida Vision for Peace)所为何来?本文对此解读及分析。

  一、聚焦印太的“岸田愿景”

  SLD邀请岸田首相担任主题演讲,提出《为和平的岸田愿景》,此为继2014年的安倍受邀,时隔8年,日相再度成为SLD的主题讲者,国际社会想藉此瞭解日本对当前的中美对抗及台海情势有何主张。岸田演讲仍以“自由开放的印太”(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ies,FOIP)为关键词,但继承自民党“保守本流”的岸田应与安倍晋三所属的“保守旁流”存在不同的战略视野,预告在明年春前拟定旨在维持印太海洋秩序的新计画。

  岸田表示,“乌克兰的今天,或许即是东亚的明天,台湾问题可能会对东亚地区的和平构成迫在眉睫的威胁”,①东亚不允许类似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冲突,岸田以中国在东海、南海的活动、北韩增强核武力量及对“普遍规则”的信心动摇为念,倡议FOIP,提出迈向无核化世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彻底强化日本防卫力及在“经济安全保障”等新领域合作。演讲中,岸田强调不允许在印太地区凭藉实力尝试改变现状的决心,并与美国同调,言明台海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在SLD上,直言印太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且国务卿布林肯(Anthony Bliken))5月26日在阐明拜登政府中国政策时更指名北京是长期最大威胁。②美国意在塑造制约北京的周边战略环境,以推进美国及其盟国对开放与包容的国际体系愿景,但拜登政府无意以冲突方式解决中、美竞争中的矛盾。SLD促成奥斯汀与大陆防长魏凤和首度面对面会谈,中国一改拒绝的态度,回应拜登上台之初希望建立两国防长机制的诉求,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藉军事外交管控误判风险。

  “岸田外交”呼应拜登的对中战略,且在FOIP中凸显日本在区域安全中的角色,试图在美国支持下,扩大安理会跻身常任理事国。但为营造中日对话的环境,岸田未直接点名指责中国,而是强调国际法,反对以单方面力量改变现状,并言及对于攻击日本的国家的“反击能力”,不排除任何选项,此为日本被迫做出选择的现实。岸田认为,俄乌战争造成印太安全形势恶化,执意推进“专守防卫”再定义,建立对敌基地“反击能力”的政治进程,此或将改变美日同盟以日本为“盾”、美国为“矛”的分工模式。

  岸田寻求与印太国家及“北约”(NATO)联手抗衡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而此无可避免将日本推向对抗中国的前线,难以透过对话改善中日关系。6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秋叶刚男电话会谈,直指当前中日关系“新老问题交织凸显,困难和挑战不容忽视”,双方须“把握正确方向”增进安全互信。秋叶刚男则表示,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负责任的作用很重要。③日本呼吁北京肩负起责任,展现中国崛起无害区域秩序。

  “岸田外交”虽试图在美、中之间,两全其美,但迎合党内右派的“扩军”之议,恐令岸田的“和平愿景”与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渐行渐远,亦使中日关系蒙上阴影。日本防卫省以担心“台湾有事”为由,拟成立“统合司令部”,统一指挥陆海空自卫队,将自卫队建制化为实质上的“军队”。

  二、日、澳RAA剑指中国

  2022年1月6日岸田与澳洲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举行线上会谈,签署《日澳相互准入协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RAA)。此协定旨在达成日本自卫队与澳军互访及举行联合演训顺畅化,以进一步加强防卫及安全保障合作,将双方关系推向“准同盟”的形式。

  日、澳签订RAA乃为共同应对中国对区域安全的挑战,且透过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保持密切合作。除《美日地位协定》,此为日本首次与第三国缔结类似协定。RAA的签订意味日、澳双方的部队将自由进入对方国家从事训练及演习,无须逐次就条件进行谈判,并设置就运用协定展开对话及协调的“联合委员会”。

  莫里森向岸田表示,RAA是一项标志性条约,为双方在防务与安全领域的高端合作翻开新页,日、澳正面对一个复杂和快速变化的世界。岸田则强调,RAA是日、澳安全合作迈向新阶段的划时代协定。RAA为提前规定部队联合训练时简化携带武器入境及海关手续等的协定,可使两国间部队派遣变得更为顺畅,创造顺利展开安全合作的效果。

  除澳洲外,日本与欧洲、东南亚各国刻正加紧强化防卫合作。日本试图与盟国美国以外的国家合作应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渐趋增强的军事压力,但因法律制度不同,深化关系所需的协定谈判陷入长期化,而日本定位为安全合作一环的防卫装备品出口亦不顺利。RAA的实现可作为日后日本缔结类似协定的经验,加速扩大日本的安保合作网络。据悉,日本后续计划与英国及法国谈判RAA。

  三、美日澳“以台制华”

  在日、澳完成RAA的同时,美、日亦以线上方式举行双方外交及防务阁僚出席的“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2+2)会议,此次对话为岸田上台后的首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指出,中国具有挑衅性的行动正加剧台海、东海及南海的紧张局势。美、日“2+2会议”联合声明直接点名中国的军事抬头,将共同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遏制有损区域稳定的行动,声明中再次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敦促和平解决两岸问题。

  “2+2会议”明确将中国视为美日同盟所需因应的安全挑战,且为印太安全的核心问题,美国对日本在角色、任务与能力上的演变表示欢迎,讨论日本拥有在对方国家疆域内阻止弹道飞弹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可能性,联合声明中载明“包含对抗飞弹威胁的能力在内,日本不排除任何国家防卫的任何选项”。

  此外,美、日拟议制订应对紧急事态的共同计划。联合声明指出,“乐见取得切实进展”,美、日期待就提高同盟防御能力,“签署实质性协议及特别协议”。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高级研究员黑考特(Scott Harold)说,日本虽早已将台湾问题纳入“周边有事”范围,但过去并未就此作出具体行动方案,从这角度而言,美、日针对台湾紧急事态制订联合行动计划草案是一项新的进展。囿于美军对中国武力“犯台”的任何有效反击皆离不开日本自卫队的支援,包括全面使用台海附近的日本岛屿,美国近年来一直强烈期待日本携手共同应对台海冲突;但对日本来说,此意味着战时日本邻近台湾的岛屿可能遭到中国攻击。日本民意对此态度保留。

  然而,美国、英国及澳洲2021年9月签署“澳英美联盟”(Aukus),美、英承诺将协助澳洲建造核动力潜艇,并评估澳洲潜舰基地设施,使美、英核动力潜艇得以先行进驻部署。除美国之外,澳洲是唯一在Quad及Aukus皆列名的国家,大幅提高澳洲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受制于“和平宪法”及“非核三原则”的日本,对澳洲在印太安全的新角色既期待又怕受伤害。

  日本推进与澳洲的“准同盟”,着眼于美国国力渐露疲态下,在安全上无法藉扈从美国应对中国崛起对日本构成的挑战,而须扩大与其他中型国家结盟,以获得安全。但在美国同盟体系中地位逐渐上升的澳洲将改变冷战以来,美国以美日同盟梳理东亚安全秩序的架构,日本的角色可能弱化。岸田首相须说服民意,回应美国对日本在印太区域扩大安全角色的期待,在“专守防卫”上寻求解套,以避免美国“舍日本,就澳洲”,损及日本在国际政治的存在感。

  但美、日、澳深化安全战略合作无疑扩大渠等国家与中国间的“安全困境”,激化印太国家的军备竞赛,不利于区域和平稳定形势,难以撑起东亚的安全,更无助区域经济复苏、产业链重整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危机。北京认为,日、澳深化安保合作剑指中国,凸显“以台制华”的谋划,日本在其间扮演积极的角色,试图藉助台湾问题及涉台地缘政治扩大日本对外利益主张及话语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21年的报告分析认为,菅义伟上台后,对中国的政策开始进行调整与变化,根本转变安倍执政后期所确立的缓和中日关系的政策立场,包括在台海政策上采取了进一步介入台海事务的行为,而此一政策转变的大背景是,日本国内政治近年来进一步右倾化,视中国发展为日本最大的“现实威胁”。

  四、日本民意对EABO态度保留

  针对台海情势的可能变化波及日本西南群岛,美、日着手制订因应突发事态的新美日联合作战计划草案,内容包括在事态的初期阶段,美国陆战队依“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在鹿儿岛县至冲绳县的南西群岛设置临时的攻击用军事据点。大陆新华社分析认为,该计划草案的主要内容,乃为落实美陆战队的EABO构想,即美军将利用日本的南西诸岛“化整为零”,突破中国岸基打击力量构筑的“反介入”地带。日本西南诸岛扣除多数的无人岛,大约有200多座岛屿,其中可供日本自卫队和美军使用的地点有40座左右。但日本防卫省意见认为,居民卷入战斗的风险会飙升,无法获得理解。美国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军上将阿奎利诺(John Aquilino)2021年11月访日与防卫省统合幕僚长山崎幸二举行会谈,EABO为主要议题之一。会后,防卫省官员透露,自卫队最高层的脸色很差,似乎阿奎利诺对自卫队施加极大压力。

  然而,日本该区域的居民对于卷入冲突,成为攻击对象感到不安,届时如何安全疏散居民,保护生命安全是未来美、日制订计划时居民所关注的焦点,并决定民意能否支持计划,此问题将成为美日同盟中继冲绳美军基地迁移问题,另一受冲绳居民反对的议题。日本基于周边安全关注台海情势,但无意卷入两岸冲突,使战火延烧到日本,日本人民招致生命、财产的损失。

  因此,如何将战火阻绝于境外为岸田内阁拟定相关因应对策的重点,而非为近邻台湾挺身而出,亦即安倍前首相所言之“台湾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也可以说是等同“美日同盟有事”,道出日本对“台湾有事”若扩大为中、美冲突,基于美日同盟,日本恐难置身事外,但此应非意指日本支持“台独”亦或是理所当然的将台湾视为日本的防卫范围,北京无须在中日关系上反应过度。

  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接连对“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发言,造成中日关系对立升高后,中国大陆国防部长魏凤和与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2021年12月27日举行视讯会谈,双方聚焦亚太地区形势、台湾、东海及南海等议题及落实建置东海的“海空联络机制”,避免在中、日擦枪走火,造成中日关系结构性的破坏。

  日本对两岸关系不睦,台海紧张升高及大陆《海警法》实施后,双方在钓鱼台周边海域维权可能引发的冲突感到不安,此为影响东海及日本南面安全的重大隐忧。日本除须未雨绸缪,通过美日安保与美国共商对策外,亦须藉外交,强化中、日对话缓解双边关系中的“安全困境”,以防走入彼此皆不乐见的冲突。

  中、日防长视讯会谈中,岸信夫呼吁加强日、中防务交流与合作对两国关系发展及维护区域稳定皆具重要意义。日本愿与中国克服疫情影响,加强战略沟通与危机管控,推进日、中海空联络机制直通电话建设等方面工作,共同努力构建建设性的、稳定的中日关系。

  五、台海日本难介入,两岸和平靠自己

  日本将在2022年底前公布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以及作为外交与安全政策综合方针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防卫三文件。安倍晋三再登板主政日本后,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即着眼于中国对日本周边安全的挑战,加强冲绳所在的西南群岛防卫,提高水陆两栖作战能力与应对弹道飞弹的能力。

  此为日本防卫的政策方面,延续至今,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以“国际社会的关切事项”表述中国军事实力增强对区域安全的影响,认为中国试图“以力量改变现状”。在此次修订中,自民党将对中国的军事动向从“国际社会的关切事项”上升为“安全上的重大威胁”。职司防卫三文件修订讨论的自民党的安保调查会长小野寺五典表示,希望为拥有切实的威慑力、能够作为和平国家存在下去而反复展开讨论。目前共同执政的公明党对此仍抱持疑虑。

  日本评估,中共二十大后迈向第三任期的习近平将进一步推升中国国力,至2027年,东亚势力平衡可能转向有利中国。因此,防卫省计划以5年及10年两个期程强化防卫力的目标,其核心为用于“敌基地攻击”的长射程飞弹、无人机等7大领域,力争到2027年前建立从进攻对手的射程外拦截的“防区外防卫能力”,以求“可负责任地应对他国进攻、接受盟国支援的同时可阻止并排除进攻的防卫力”,至2032年前获得超高音速等更先进的武器,实现精实“反击能力”建构,此等目标将具体反映到新“防卫三文件”中,在今后的防卫预算中落实。

  岸田内阁将在宪法第9条的“和平主义”与强化防卫力之间两全其美,扩大解释“专守防卫”,建立具“反击能力”的自卫队,但日本防卫省相关人士坚称自卫队在“和平主义”制约下,转型为攻击性武装力量仍非选项。中国认为日本调整防卫政策针对性极强,且藉“中国威胁论”达到修宪扩军之目的,不仅对中日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更将招致东亚国家无谓的军备竞赛,无助区域安全情势稳定。

  在二战日本投降77周年纪念仪式上,岸田文雄首相重申,作为一个和平国家在不断进步。日本将历史的教训铭记于心,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努力,永远不会重复战争的恐怖。岸田突出“不忘战争历史”,表达“不战的决心”,此立场与1994年主政日本的社会党魁村山富市相近,闻见与安倍所持之“积极和平主义”的差别。

  日本高度关注台海情势,忧心“台湾有事”,此非安倍个人之言,但此并非意味日本挺“台独”。前日本参议员、民间智库PHP研究所理事长江口克彦认为,“不应该对《台湾关系法》抱持过高期望,因为这仅是美国的国内法,而非国际条约,无论短期、长期“努力维持台海的现状,都是对日本最好的选择”。

  岸田11月17日于参议院答询时指出,台海的和平稳定极为重要,盼透过对话,和平解决该问题,此为日本一贯立场。在日本的对中外交中,不存在支持“台独”与否的问题,“抗中”亦非岸田外交的选项。岸田任命保守立场鲜明的高市早苗出任经济安保大臣时,即要求莫在《经济安保促进法》草案中直接点名中国,避免造成中、日间不必要的争端。

  由此可见岸田欲保留不受制于法律的改善中日关系之政策回旋空间,灵活应对中、日间的矛盾。全球化纳入冷战时期对立的阵营,形成经济上的互赖,尤其中日经济关系紧连,2020年日本自中国进口占全体总额的26%,占比高居第一,扩大在中国的经贸投资对提高日本的竞争力至为关键。

  日本对中政策虽受制于美、中竞争,但日本难以承受走上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巨额代价。日本“经团连”会长十仓雅和认为,中日关系并非在竞争与合作间二择一,而是须通过竞争与合作打交道。日本内阁府刚公布的“外交相关舆论调查”显示虽有高达79%日本人对中国“没有亲近感”,但9成的日本年轻人认为“发展中日关系重要”。

  尽管日本对“台海有事”措词强硬,不过介入台海战争可能性极低。安倍卸任后视台湾为重要伙伴,但日本除极端保守派之外,多数日本国民对政府超越和平宪法之举极为警惕,不支持日本卷入战争。

  “台湾有事”时,出兵台湾对自卫队而言不具现实性,不存于日本战略安全的想定中。台海日本难介入,国人亦不乐见两岸兵戎相见,蔡政府切莫错估形势,在中、美对抗下进退失据,错失缔造台海和平的机会。

  六、北京寄希望印太合作

  然而,北京仍着眼于区域经济、联合国的功能及合作的重要性,正面看待岸田的“和平愿景”,此亦透露习近平对岸田主政下的中日关系抱持期待。6月11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与岸田举行会谈,亦回应“岸田和平愿景”指出,不仅在亚太经济,而且日本可贡献区域和平稳定,新加坡盼各方保持克制维护和平。李显龙认为,以大国为中心将亚洲二元对立并非好事,印太国家若被迫选边站,分成亲中或亲美两个阵营,不仅无助区域合作,更将阻断东亚经济发展。④

  在中美重启军事外交下,日本防卫大臣(时任)岸信夫随即跟上,于6月12日首度与魏凤和实体会谈,中、日继东海的“海空联络机制”,决意协调开设两军干部间“热线”,促进中日防务部门间对话交流。日本对中外交须防范“日本有事”于未然。新加坡防长黄永宏认为,亚洲核心课题不是民主与专制的意识形态之争,而是相互依存关系,呼吁全球面临危机,亚洲须保持稳定。⑤印尼国防部防长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更建设性提出以“亚洲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相信中国会担负起责任,此为中国人所受到的教诲—权力及领导力须伴以仁慈。⑥

  在SLD上,美日极力拉拢,但东南亚主要国家不愿选边,东亚欢迎美国参与印太秩序建构,却无意与之共抗中国。岸田的“和平愿景”应坚守和平主义,反省过去,走出战争的历史,重返亚洲,与东亚国家相向而行,建设并维护开放与包容的印太地区。

  七、经济才是岸田的挑战

  4月,岸田内阁满半年,不似菅内阁支持率的每况愈下,岸田文雄首相始终将内阁支持率维持在50~60%的区间水准,执政表现不俗。在5月的美日峰会后,岸田内阁的支持率66%,创2021年10月岸田上台以来最高纪录。民调数字看出岸田的对美外交获民意肯定,但民调显示岸田内阁应优先处理的政策是“景气复苏”。“岸田外交”须满足日本经济的需要,始能回应民意的期待。

  回顾2000年之后,自民党执政的历史,在首相上台逾半年的内阁支持率仍维持在50%的前例,仅见2001年4月上台的小泉纯一郎及2012年12月再登板的安倍晋三,而小泉及安倍皆为任期超过5年的长期政权。一般预料,岸田内阁应非昙花一现,而是本世纪以来,继小泉及安倍,另一长期主政日本之首相。

  岸田率自民党赢得7月10日的参议院大选,证明岸田施政获多数民意肯定,但相较参院选举结果,安倍前首相遭遇不测离世对日本政治应更具影响。岸田参院胜选后,8月10日改组内阁,其中异动健康状况不佳的安倍亲弟岸信夫由麻生内阁时期的防卫大臣滨田靖一入替,此为受人注目之处。内阁改组后,涉入统一教疑云风波的阁员悉数遭撤换,第三次岸田内阁以“大宏池会”的“岸田派”及“麻生派”为班底,并结合理念相近的“茂木派”组成,“安倍派”在内阁中势力消退。安倍意外去世,将使岸田得以在施政上展现个人色彩,为兑现“令和版所得倍增”,明年4月日本银行(央行)总裁黑田东彦任期届满,岸田将任命新的央行总裁,以求经济政策转轨,终结货币宽松,摆脱“安倍经济学”(Abenomics)的制约,布局所揭橥的“新资本主义”。

  岸田上台后,新冠疫情与俄乌战争共伴效应,国际政、经情势急遽恶化,“日经指数”(NKI)跌跌不休,被称为“岸田冲击”,但岸田努力脱困,推迟实施强化市场关注的“金融所得税”,转而寻求调整对资本收益及资本股利的课税。此外,3月下旬岸田内阁解除“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后,通过“5月黄金周”长假的考验,未出现“第7波”疫情,日本民众日常生活逐渐恢复常态,5月24日起即以美国、澳洲、泰国及新加坡等4国旅行社相关人士等为对象的小规模旅行团试水温,验证重开边境后的国际观光客防疫措施。6月10日,日本进而扩大开放国外旅行团入境,逐步解封国境,振兴旅游业,以扩大内需,并创造日币买汇需求,走出日圆贬值,缓解“输入型物价上涨”,避免经济陷入“停滞性通膨”,为自、公两党的参议院选情添利多。岸田的防疫与经济政策将成为参议院选举的焦点,左右日本选民的投票。

  然而,岸田对外交与安保亦不偏废,岸田师承前首相池田勇人,在外交上首重美国,日本以“千里同风”形容当下的日美关系。迎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首访的岸田率先表态将全面参与“印太经济架构”(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的“贸易”、“清洁能源、去碳化及基础设施”、“供应链强韧化”与“税与反贪腐”等四大领域,意味“岸田外交”力挺拜登的“印太战略”。但IPEF须有利于岸田的“新资本主义”,以实现基于成长及分配的良性循环的“令和版所得倍增”。

  八、岸田须以对话取代对抗:代结论

  IPEF可谓是美国民主党因应国内政治要求的修正版《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但拿掉自由贸易中关键的市场开放及关税减让。华府智库“大西洋理事会”(The Atlantic Council)认为,印太国家或许将感到IPEF“要求许多,却缺乏实质利益”。日本《共同社》更尖锐地指称,“IPEF开局同床异梦缺乏具体内容”。⑦IPEF难以成为岸田推动“新资本主义”的即战力,岸田首相一时之间亦举不出加入IPEF的实质利益所在,仅含糊其词地表示,将与区域伙伴密切讨论,共同拿出具体成果。

  此外,IPEF剑指中国的意味浓厚,亦使不愿在美、中对抗中清楚选边的国家迟疑。韩国总统府即否认加入IPEF是为与中国脱钩,并强调“不会疏远中国”。⑧在ASEAN中动见观瞻的新加坡亦对IPEF态度保留。5月12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美时虽肯定IPEF,但亦强调IPEF须具备包容性及“实质利益”,始能吸引ASEAN广泛参与。⑨此意味ASEAN希望降低IPEF的对抗性,不愿因参与IPEF而被北京解读为站队美国“抗中”,使ASEAN在对中贸易上受创。为避免IPEF被解读为“反中”的集结,美国无意纳入表态支持IPEF的台湾,而是另起台美双边经贸对话,维系对台实质关系。

  岸田所属的“宏池会”素为“重美派”,相挺拜登不足为奇,但若将黑海战火引至台海应非日本所愿,东亚动荡,“令和版所得倍增”无疑是空话,岸田内阁亦将因之失去民意支持。5月26日,岸田在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被问及“习岸会”的可能性,直言中日对话极为重要。岸田表示,中日必须维持建设性关系。对于中日关系存在的各种难题,岸田认为,将主张该主张的,但在须合作的问题上将展开合作,日本必须让中国承担作为大国的责任。“岸田外交”应展现“宏池会”本色,亲美不抗中,致力于“对话”而非“对抗”,助势国际政治重回“交往”,建构有利实现“新资本主义”的印太合作,始可继池田勇人再造“所得倍增”。

  注释:

  ①〈“今天的乌克兰可能就是明天的东亚”:岸田文雄表示将扩大日本在亚洲的安全角色〉,《美国之音》,2022年6月11日,<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japan-prime-minister-vows-expanded-security-role-in-asia-20220610/6613092.html>。

  ②〈中国恶评布林肯演说观察人士: 口气温和的“新冷战”檄文〉,《美国之音》,2022年5月28日,<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china-reacts-to-blinken-s-speech-with-negativity-20220527/6593323.html >。

  ③〈日安保局长与杨洁篪举行电话会谈〉,《共同网》,2022年6月7日,<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2/06/a7c486983236.html>。

  ④〈若亚洲国家被迫中美间选边站李显龙:都不会有好结果〉,《中国时报》,2022年5月26日,<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526002905-260409?chdtv>。

  ⑤〈黄永宏:民主与专制之争非亚洲核心议题〉,《联合早报》,2022年6月13日,<https://www.kzaobao.com/shiju/20220613/119096.html>。

  ⑥〈印尼防长:以亚洲方式解决分歧相信中国会担负起责任〉,《中国时报》,2022年6月11日,< https://wantrich.chinatimes.com/news/20220611900415-420201>。

  ⑦〈聚焦:IPEF开局同床异梦缺乏具体内容〉,《共同网》,2022年5月24日,<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2/05/2c82ea6da3b4-ipef-.html >。

  ⑧〈南韩总统:加入IPEF“绝不是想疏远中国”〉,《ETtoday新闻云》,2022年5月19日,<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519/2254701.htm>。

  ⑨〈李显龙鼓励亚细安加入印太经济框架促美国会继续支持与亚细〉,《联合早报》,2022年5月14日,< https://www.kzaobao.com/cngov/2022-05/14116983.html>。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1月号,总第301期)

日本试图加强与美国以外的国家合作,以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

  中评社╱题:“岸田和平愿景”与台海问题中的日本因素 作者:何思慎(台湾),辅仁大学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摘要】“岸田和平愿景”以“自由开放的印太”为关键词,但继承自民党“保守本流”的岸田与安倍的“保守旁流”的战略视野不同。日本试图与盟国美国以外的国家合作应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渐趋增强的军事压力,着眼于美国国力渐露疲态下,在安全上无法藉扈从美国应对中国崛起对日本构成的挑战,而须扩大与其他中型国家结盟,以获得安全。日本基于周边安全关注台海情势,但无意卷入两岸冲突,使战火延烧到日本,日本人民招致生命、财产的损失。如何将战火阻绝于境外为岸田内阁拟定相关因应对策的重点,而非为近邻台湾挺身而出,亦即安倍前首相所言之“台湾有事”等同“日本有事”,应非意指日本支持“台独”亦或是理所当然的将台湾视为日本的防卫范围,北京无须在中日关系上反应过度。

  在印太安全对话中,极具重要性的“香格里拉对话”(The Shangri-La Dialogue,SLD)2022年6月10日于新加坡登场,论坛的焦点除俄鸟战争及北韩核武问题外,中国与美、日、东协国家(ASEAN)的场边对话是为期3天的会议重头戏,但日本首相岸田文维在会议上抛出“岸田和平愿景”(Kishida Vision for Peace)所为何来?本文对此解读及分析。

  一、聚焦印太的“岸田愿景”

  SLD邀请岸田首相担任主题演讲,提出《为和平的岸田愿景》,此为继2014年的安倍受邀,时隔8年,日相再度成为SLD的主题讲者,国际社会想藉此瞭解日本对当前的中美对抗及台海情势有何主张。岸田演讲仍以“自由开放的印太”(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ies,FOIP)为关键词,但继承自民党“保守本流”的岸田应与安倍晋三所属的“保守旁流”存在不同的战略视野,预告在明年春前拟定旨在维持印太海洋秩序的新计画。

  岸田表示,“乌克兰的今天,或许即是东亚的明天,台湾问题可能会对东亚地区的和平构成迫在眉睫的威胁”,①东亚不允许类似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冲突,岸田以中国在东海、南海的活动、北韩增强核武力量及对“普遍规则”的信心动摇为念,倡议FOIP,提出迈向无核化世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彻底强化日本防卫力及在“经济安全保障”等新领域合作。演讲中,岸田强调不允许在印太地区凭藉实力尝试改变现状的决心,并与美国同调,言明台海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在SLD上,直言印太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且国务卿布林肯(Anthony Bliken))5月26日在阐明拜登政府中国政策时更指名北京是长期最大威胁。②美国意在塑造制约北京的周边战略环境,以推进美国及其盟国对开放与包容的国际体系愿景,但拜登政府无意以冲突方式解决中、美竞争中的矛盾。SLD促成奥斯汀与大陆防长魏凤和首度面对面会谈,中国一改拒绝的态度,回应拜登上台之初希望建立两国防长机制的诉求,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藉军事外交管控误判风险。

  “岸田外交”呼应拜登的对中战略,且在FOIP中凸显日本在区域安全中的角色,试图在美国支持下,扩大安理会跻身常任理事国。但为营造中日对话的环境,岸田未直接点名指责中国,而是强调国际法,反对以单方面力量改变现状,并言及对于攻击日本的国家的“反击能力”,不排除任何选项,此为日本被迫做出选择的现实。岸田认为,俄乌战争造成印太安全形势恶化,执意推进“专守防卫”再定义,建立对敌基地“反击能力”的政治进程,此或将改变美日同盟以日本为“盾”、美国为“矛”的分工模式。

  岸田寻求与印太国家及“北约”(NATO)联手抗衡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而此无可避免将日本推向对抗中国的前线,难以透过对话改善中日关系。6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秋叶刚男电话会谈,直指当前中日关系“新老问题交织凸显,困难和挑战不容忽视”,双方须“把握正确方向”增进安全互信。秋叶刚男则表示,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负责任的作用很重要。③日本呼吁北京肩负起责任,展现中国崛起无害区域秩序。

  “岸田外交”虽试图在美、中之间,两全其美,但迎合党内右派的“扩军”之议,恐令岸田的“和平愿景”与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渐行渐远,亦使中日关系蒙上阴影。日本防卫省以担心“台湾有事”为由,拟成立“统合司令部”,统一指挥陆海空自卫队,将自卫队建制化为实质上的“军队”。

  二、日、澳RAA剑指中国

  2022年1月6日岸田与澳洲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举行线上会谈,签署《日澳相互准入协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RAA)。此协定旨在达成日本自卫队与澳军互访及举行联合演训顺畅化,以进一步加强防卫及安全保障合作,将双方关系推向“准同盟”的形式。

  日、澳签订RAA乃为共同应对中国对区域安全的挑战,且透过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保持密切合作。除《美日地位协定》,此为日本首次与第三国缔结类似协定。RAA的签订意味日、澳双方的部队将自由进入对方国家从事训练及演习,无须逐次就条件进行谈判,并设置就运用协定展开对话及协调的“联合委员会”。

  莫里森向岸田表示,RAA是一项标志性条约,为双方在防务与安全领域的高端合作翻开新页,日、澳正面对一个复杂和快速变化的世界。岸田则强调,RAA是日、澳安全合作迈向新阶段的划时代协定。RAA为提前规定部队联合训练时简化携带武器入境及海关手续等的协定,可使两国间部队派遣变得更为顺畅,创造顺利展开安全合作的效果。

  除澳洲外,日本与欧洲、东南亚各国刻正加紧强化防卫合作。日本试图与盟国美国以外的国家合作应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渐趋增强的军事压力,但因法律制度不同,深化关系所需的协定谈判陷入长期化,而日本定位为安全合作一环的防卫装备品出口亦不顺利。RAA的实现可作为日后日本缔结类似协定的经验,加速扩大日本的安保合作网络。据悉,日本后续计划与英国及法国谈判RAA。

  三、美日澳“以台制华”

  在日、澳完成RAA的同时,美、日亦以线上方式举行双方外交及防务阁僚出席的“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2+2)会议,此次对话为岸田上台后的首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指出,中国具有挑衅性的行动正加剧台海、东海及南海的紧张局势。美、日“2+2会议”联合声明直接点名中国的军事抬头,将共同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遏制有损区域稳定的行动,声明中再次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敦促和平解决两岸问题。

  “2+2会议”明确将中国视为美日同盟所需因应的安全挑战,且为印太安全的核心问题,美国对日本在角色、任务与能力上的演变表示欢迎,讨论日本拥有在对方国家疆域内阻止弹道飞弹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可能性,联合声明中载明“包含对抗飞弹威胁的能力在内,日本不排除任何国家防卫的任何选项”。

  此外,美、日拟议制订应对紧急事态的共同计划。联合声明指出,“乐见取得切实进展”,美、日期待就提高同盟防御能力,“签署实质性协议及特别协议”。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高级研究员黑考特(Scott Harold)说,日本虽早已将台湾问题纳入“周边有事”范围,但过去并未就此作出具体行动方案,从这角度而言,美、日针对台湾紧急事态制订联合行动计划草案是一项新的进展。囿于美军对中国武力“犯台”的任何有效反击皆离不开日本自卫队的支援,包括全面使用台海附近的日本岛屿,美国近年来一直强烈期待日本携手共同应对台海冲突;但对日本来说,此意味着战时日本邻近台湾的岛屿可能遭到中国攻击。日本民意对此态度保留。

  然而,美国、英国及澳洲2021年9月签署“澳英美联盟”(Aukus),美、英承诺将协助澳洲建造核动力潜艇,并评估澳洲潜舰基地设施,使美、英核动力潜艇得以先行进驻部署。除美国之外,澳洲是唯一在Quad及Aukus皆列名的国家,大幅提高澳洲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受制于“和平宪法”及“非核三原则”的日本,对澳洲在印太安全的新角色既期待又怕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