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合作社 合作互助惠老人
日前,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万秀村严天申村湾的幸福食堂里,穿着绿马甲的社工、蓝马甲的驻村干部和几位身体硬朗的老人一起在厨房里忙活,洗菜的洗菜,炒菜的炒菜,不一会儿,农家柴火灶烟囱里就升起了袅袅炊烟,各种食物的香味弥漫开来。几位80岁上下的老人也慢慢从家里走来,坐在灶旁一起拉家常。“组里建起幸福合作社,我们老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月月吃大餐,周周有医生上门,真想活到100岁!”68岁的婆婆代长生一边帮厨、一边乐呵呵地说。
去年6月起,从严天申村湾开始,咸宁市逐渐在最基层的村组、社区建起21家幸福合作社,社员由基层党员、村民或居民、志愿者、爱心人士等组成,以合作互助的理念,破解特困低保、经济困难、空巢独居、高龄失能等家庭困难老人的养老难题。今年,幸福合作社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惠及越来越多的老人。
服务场所:
因地制宜,建到群众家门口
严天申村湾里都是清一色的黄墙红瓦小楼,气派又漂亮,村湾道路乾净整洁,70岁的唐细腊从田里干完农活回来,把沾满泥土的鞋子放在门外,换了居家鞋才走进自家小楼里。严天申村湾幸福合作社副理事长刘丽霞看见了,笑问:“您进屋还换鞋呀?”唐细腊说:“舍不得踩脏啊!乡亲们来了,得是干乾净净、整整齐齐的。”
唐细腊家有座两层小楼,平时却只住着她一个人,老伴不在了,儿子们都在外地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趟。去年村组合计要建设幸福合作社,没场地,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几名村民主动腾出了自家闲置房屋做合作社的活动室和幸福食堂、爱心超市,连房租都不要:“房子空着也是空着,腾出来还有人打理。”“自家老人有人管了,我们在外也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