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当时誉 追寻千秋功
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埋头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最终会留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政绩政声。在历史上,谢安筑埭治水与之前他在淝水之战中的卫国之功相比,并不显赫,之所以“去后为人所思”,原因在于他“不计当时誉”,着眼久远,解决了长期困扰百姓生产生活的实际难题。此举虽付出多且一时难见成绩,但它关涉长远,能让后人世代受益,可谓“追寻千秋功”。
“当时誉”是显功,看得见、摸得着,周期短、见效快;“千秋功”是潜功,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周期长、见效慢。是求“当时誉”还是求“千秋功”,考验着为官者的眼光和胸襟。战国蜀郡太守李冰上任之初,见蜀地灾情严重,洪水季节常东旱西涝,便立志治理水患,他倾注一生的心血,建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自此,灾害多发之地变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该工程历经2000多年风雨侵蚀,至今仍福泽着人民群众。事实证明,唯有放下个人的名利得失,着眼“久远之利”,胸怀“天下之利”,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持不懈,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前面的深谋远虑、铺路垫石,就没有后面的显山露水、出彩出色。越是长久基业、长远大计,越离不开“甘坐冷板櫈、甘吃清苦饭”的“种树人”默默付出,越呼唤一批接一批“不计当时誉,追寻千秋功”的“拓荒者”前赴后继。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价值追求和奋斗姿态。在干事创业中,能不能正确处理“大我”与“小我”、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是考验党员干部政绩观的“试金石”。唯有摒弃“插花”思想、树立“种树”理念,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在工作中多一些踏实沉稳,少一些急功近利,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即使一时没能收获鲜花和掌声,最终也会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富轩)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埋头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最终会留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政绩政声。在历史上,谢安筑埭治水与之前他在淝水之战中的卫国之功相比,并不显赫,之所以“去后为人所思”,原因在于他“不计当时誉”,着眼久远,解决了长期困扰百姓生产生活的实际难题。此举虽付出多且一时难见成绩,但它关涉长远,能让后人世代受益,可谓“追寻千秋功”。
“当时誉”是显功,看得见、摸得着,周期短、见效快;“千秋功”是潜功,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周期长、见效慢。是求“当时誉”还是求“千秋功”,考验着为官者的眼光和胸襟。战国蜀郡太守李冰上任之初,见蜀地灾情严重,洪水季节常东旱西涝,便立志治理水患,他倾注一生的心血,建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自此,灾害多发之地变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该工程历经2000多年风雨侵蚀,至今仍福泽着人民群众。事实证明,唯有放下个人的名利得失,着眼“久远之利”,胸怀“天下之利”,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持不懈,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前面的深谋远虑、铺路垫石,就没有后面的显山露水、出彩出色。越是长久基业、长远大计,越离不开“甘坐冷板櫈、甘吃清苦饭”的“种树人”默默付出,越呼唤一批接一批“不计当时誉,追寻千秋功”的“拓荒者”前赴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