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魏明德谈为香港献策建言
中评社香港2月11日电(记者 段晓鲁)2023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接受中评社专访表示,随着疫情逐渐正常化,香港现正处于经济复苏的阶段。他认为,发展金融、创科产业的关键,在于建构高端人才库。抢到了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包括提供优质的生活配套。例如,提供住房优惠政策或建造人才公寓,在配偶的来港就业安排,孩子的入学择校,粤语课程以及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一些支援,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此外,他也表示,今年提交的提案当中重点内容涵盖“一带一路”、金融经济、青年发展等方面,期望有关积极建言献策以及提案能得到采纳,彼此同心谋划国家及香港的盛世未来。
魏明德先生,现任安德资本主席、亚洲绿色科技基金主席、绿色经济发展(香港上市)总裁,在国际金融业拥有丰富经验,同时担任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中车股份(香港、上海上市)、龙源电力集团(香港、深圳上市)外部董事,星光文化娱乐集团(香港上市)、True Partner Capital(香港上市)、升能集团(香港上市)独立非执行董事。魏先生亦是第12、13、14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香港科技大学校董、香港都会大学咨询会成员,荣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荣誉市民、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学堂院士同桌人、香港岭南大学荣誉院士。魏先生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
以下是采访内容全文:
中评社记者:随着疫情逐渐正常化,香港现正处于经济复苏的阶段,您认为目前香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于香港调整产业结构,金融服务行业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魏明德:随着疫情逐渐正常化,香港现正处于经济复苏的阶段。目前,香港市民期盼已久的通关已经实现,香港与内地将迈入后疫情时代,不仅香港股市、楼市回升,内地游客的重返,势将带动本港旅游、零售、酒店、餐饮等行业走出漫长的寒冬,迎来春暖花开。
中评社记者:根据统计处数字显示,香港金融服务业就业人口近年来明显下跌,行业人力需求转弱及人才流失的问题日益明显,请问香港将如何扭转这个态势?
魏明德:在金融、经济发展方面,香港受惠于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多年来金融系统建立的雄厚基础,香港的金融业近年在取得不少突破性的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与内地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发展金融、创科产业的关键,在于建构高端人才库。抢到了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包括提供优质的生活配套。例如,提供住房优惠政策或建造人才公寓,在配偶的来港就业安排,孩子的入学择校,粤语课程以及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一些支援,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同时,我们需要突出香港的独有地位和优势,有别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拥有经贸自由,法治及司法独立、资金自由进出、简单的税制等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招才引智的同时,更需要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青年领袖人才,应对全球共同挑战。
中评社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公布四周年,可以谈一下取得的成果?另外,可否讲一下未来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难题,并且如何去解决?
魏明德:《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至今已满4周年。4年多来,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显着成效,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互联互通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4年多来,粤港澳三地积极推动各类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基建连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准,努力打造高水准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
4年多来,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加速了粤港澳大湾区人员、货物、资金、资讯等要素便捷、高效流动。硬体上,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硬联通”打通了有形空间,提振了人流、物流的活力。
软体上,“跨境理财通”、债券通“南向通”等业务相继落地,截至2021年底,“跨境理财通”业务共办理资金汇划5855笔、金额4.86亿元人民币。诸多政策的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求学、就业、创业,为他们在内地发展提供教育、住房、养老、社保等服务保障。越来越多港澳同胞融入湾区生活:截至2021年底,402名港澳医师获得内地医师资格证,707名港澳律师参加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金融、税务、建筑、规划及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律师、会计等16个领域的港澳专业人才享受跨境执业便利。
大湾区区域协同、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各展所长。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与定位,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是科技创新中心、广州是全球商贸中心、东莞等地是制造业中心、澳门是文化旅游中心。各城市正抓住机遇、加速培育新兴产业。
但相对来说,香港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需要加大力度。特区政府应尽快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增加深港两地创科的合作和交流,形成一个“前研后产”的科技产业生态圈,相信在香港作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前端平台,加上大湾区创科产业的生产供应链下,可以更好地推进创新科技项目的孵化。
中评社记者:全国两会马上就要开始,能否谈谈您今年向全国两会提交的提案或议案有哪些重点内容?
魏明德:期望在今年全国两会积极建言献策以及提案能得到采纳,彼此同心谋划国家及香港的盛世未来。今年提交的提案当中重点内容涵盖“一带一路”、金融经济、青年发展等方面,均是在推动香港主动极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当前地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三大危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推动绿色转型。内地与香港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中国的技术实力是发展绿色“一带一路”的强大支持。太阳能、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城际高速铁路、电动汽车,以及其他对脱碳至关重要的技术组合,中国都能提供技术与成本相宜的解决方案。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着“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香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例如东南亚,有着长期的经贸合作往来,拥有宝贵的知识、经验。香港应更多参与地区和全球产业建设中的金融服务,持续提升对外业务的聚集效应和辐射能力,香港可以更深度地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等,提供金融、法律、风险管理等服务。
在金融经济方面,我提出香港应抓住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金融新业态拓展金融业务,建立新的金融产品标准,例如现在全球ESG尚未有统一披露标准,香港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走在国际金融业务的前列。迄今为止,香港已有逾600家金融科技公司,业务涵盖移动支付、跨境理财、虚拟资产交易等。香港法制健全,采用国际金融市场主流的普通法,有利其全球金融业务拓展。香港应极积参与人民币国际化、数字化,并完全有条件打造国际虚拟资产交易、融资中心。
(此专访为2023年全国两会系列专访之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中评社香港2月11日电(记者 段晓鲁)2023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接受中评社专访表示,随着疫情逐渐正常化,香港现正处于经济复苏的阶段。他认为,发展金融、创科产业的关键,在于建构高端人才库。抢到了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包括提供优质的生活配套。例如,提供住房优惠政策或建造人才公寓,在配偶的来港就业安排,孩子的入学择校,粤语课程以及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一些支援,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此外,他也表示,今年提交的提案当中重点内容涵盖“一带一路”、金融经济、青年发展等方面,期望有关积极建言献策以及提案能得到采纳,彼此同心谋划国家及香港的盛世未来。
魏明德先生,现任安德资本主席、亚洲绿色科技基金主席、绿色经济发展(香港上市)总裁,在国际金融业拥有丰富经验,同时担任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中车股份(香港、上海上市)、龙源电力集团(香港、深圳上市)外部董事,星光文化娱乐集团(香港上市)、True Partner Capital(香港上市)、升能集团(香港上市)独立非执行董事。魏先生亦是第12、13、14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香港科技大学校董、香港都会大学咨询会成员,荣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荣誉市民、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学堂院士同桌人、香港岭南大学荣誉院士。魏先生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
以下是采访内容全文:
中评社记者:随着疫情逐渐正常化,香港现正处于经济复苏的阶段,您认为目前香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于香港调整产业结构,金融服务行业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魏明德:随着疫情逐渐正常化,香港现正处于经济复苏的阶段。目前,香港市民期盼已久的通关已经实现,香港与内地将迈入后疫情时代,不仅香港股市、楼市回升,内地游客的重返,势将带动本港旅游、零售、酒店、餐饮等行业走出漫长的寒冬,迎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