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观察

  中评社北京1月24日电/据新华社报导,煤、电、烟、酒,谈及贵州经济,这些“老产业”让人印象深刻。殊不知,除了这些传统优势,贵州正加快“富矿精开”步伐,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块磷矿石,用湿法净化磷酸年产能可达200万吨;一张加速卡,部署规模较去年初提升93倍;一个电池包,最快2.5分钟生产完成……重塑“老产业”,竞逐“新赛道”,一个个后发赶超的励志故事,正在大西南的崇山峻岭间上演。

  富矿贵州

  “黔中无闲石,贵州多宝藏”,煤、磷、铝、锰等49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全国前10位,已发现矿种137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贵州是典型的“家里有矿”,但单纯“卖资源”,产业链条短、附加值还低。

  近年来,贵州提出“富矿精开”,通过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快实现资源利用和产业效益最大化。煤化工、磷化工、铝加工、锰加工,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

  素有“江南煤海”之称的六盘水市,坚持“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发展思路,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加快煤电和新型煤化工“两翼延伸”。

  去年12月18日,随着一声指令,位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窑镇的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1号焦炉点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