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聚焦近3亿老年人
把食品药品说明书上的小字转成音频播放,由服务机器人来“做家务”“烧饭”……年轻人期待的生活场景有望率先融入养老场景。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
1个月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人口室主任胡祖铨参与的一场企业座谈会,正是讨论如何推进服务机器人在养老领域应用。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服务机器人企业代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金融机构代表形成的共识是,养老是服务机器人的重要应用场景,是服务机器人由概念设想进入规模应用的突破口。
这也对应着日后有关“银发经济”的定义。作为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意见》明确指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作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兼顾当下与未来
谈起银发经济,“人口发展新常态”是不得不提的背景。2023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曾就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作出重要判断,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强调要“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