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俊杰答中评:服务国家所需是香港发展核心

全国青联委员、香港菁英会主席、李家超竞选办主席团成员凌俊杰(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6月9日电(记者 梁帆)七一临近,回顾“一国两制”廿五载的经验总结,全国青联委员、香港菁英会主席、李家超竞选办主席团成员凌俊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一国两制”25年来,香港的经济发展稳步前进,“一国两制”的下半程阶段,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服务国家所需。

  凌俊杰指出,“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的这25年,纵然经历多次危机,但是在中央的有力支持下,香港都一一战胜,依旧保持着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25年来,香港的金融系统保持稳健、法治环境良好,资本自由流动、人才资源丰富,肩负着联接内地与世界“超级联络人”的角色。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香港在营商便利程度方面全球排名第三;在衡量法治环境的世界管治指标方面,香港在回归前祗有69.85分,但自2003年后,一直维持在90分以上。

  凌俊杰说,当前,大量内地企业选择赴港上市,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公司中数量占比超过一半,股票市值占比超过80%。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从2015年至2020年,香港有4年IPO规模全球排名第一。他强调,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的新股集资额超过6,500亿港元,较实施前的同一时期增加超过三成;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额超过1,500亿港元,较该法实施前的12个月高出近六成。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总值于2020年底达到34.9万亿港元,较该法实施前增加了两成。
  
  谈到对香港未来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有何展望,凌俊杰指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国家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以及深化并扩大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凌俊杰认为,“一国两制”已踏入下半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服务国家所需。双循环发展的格局中,国家持续改革、高质量双向开放,人民币持续国际化、经济向绿色、零排放转型等都为香港带来新机遇。香港应继续用好国家政策,发挥自身优势,担当好内外循环交汇点的桥梁和平台角色,从投资产品的种类、管控风险的工具、适切企业筹融资以至财资管理需要等出发,连系国内外市场和投资者,协助内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打造更活泼多元的金融市场。

  凌俊杰表示,“一国”是国家信任香港的前提,“两制”是世界认可香港的基础。“一国”与“两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行稳致远,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就不会动摇。今时今日内地市场的金融相对国际市场还较单一和集中,持债远高于持股、持内远大于持外、持外债远多于欠外债。要想实现“债转股”、“内变外”、GDP向GNP的转换,香港需要肩负重任,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国家贡献力量。因为人民币即使实现了完全的自由兑换,也依然会继续保持较高程度的审慎监管和多种形式的资本管控,但利用香港,这种转换就可以在一个透明、安全、可控的制度框架下启动和提速,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可持续的养分,并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您认为香港青年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对此凌俊杰亦表示,在新一届政纲中,李家超先生建议制定整体青年政策及青年发展蓝图,设定不同政策目标,协助青年人向上流动、提供多方面提升技能水准的培训及就业机会,藉着职业专才教育及院交课程去为国家十四五规划港澳专章谈到的“八大中心”培育人才,这些政策能够令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的青年可以一同受惠,给香港青年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值得各界青年支持。

  “作为全国青联委员,我也会继续发挥好两地青年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凌俊杰说,他将分四方面扎实开展工作:一是培育青年骨干,二是助力香港青年创业就业,三是扶助基层改善民生,四是引导更多青年赴内地学习交流。

全国青联委员、香港菁英会主席、李家超竞选办主席团成员凌俊杰(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6月9日电(记者 梁帆)七一临近,回顾“一国两制”廿五载的经验总结,全国青联委员、香港菁英会主席、李家超竞选办主席团成员凌俊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一国两制”25年来,香港的经济发展稳步前进,“一国两制”的下半程阶段,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服务国家所需。

  凌俊杰指出,“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的这25年,纵然经历多次危机,但是在中央的有力支持下,香港都一一战胜,依旧保持着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25年来,香港的金融系统保持稳健、法治环境良好,资本自由流动、人才资源丰富,肩负着联接内地与世界“超级联络人”的角色。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香港在营商便利程度方面全球排名第三;在衡量法治环境的世界管治指标方面,香港在回归前祗有69.85分,但自2003年后,一直维持在90分以上。

  凌俊杰说,当前,大量内地企业选择赴港上市,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公司中数量占比超过一半,股票市值占比超过80%。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从2015年至2020年,香港有4年IPO规模全球排名第一。他强调,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的新股集资额超过6,500亿港元,较实施前的同一时期增加超过三成;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额超过1,500亿港元,较该法实施前的12个月高出近六成。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总值于2020年底达到34.9万亿港元,较该法实施前增加了两成。
  
  谈到对香港未来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有何展望,凌俊杰指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国家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以及深化并扩大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