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财政支持 让城市宜居、韧性、智慧
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海绵城市
湖面波光粼粼,游人泛舟其上;年轻人身穿速干衣,脚踩运动鞋,沿着河边小径慢跑;不远处,摊档灯光点亮,火锅阵阵飘香,市民三五成群围桌而坐……傍晚,在四川省泸州国家高新区渔子溪生态公园,温暖的烟火气与优美的风景相互映照。
过去的渔子溪可不是眼前这个光景。“河道窄、垃圾多,雨一大就涨水,还经常淤堵。”泸州北控环保工程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祝胜说。
韧性城市,是指在面临灾害和风险时,具备耐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增加,城市“负载”越来越重,加上面临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对城市的“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6年,泸州市政府决定实施渔子溪河道防洪整治工程,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2018年12月,工行泸州分行向泸州北控授信12.3亿元,贷款期限13年。资金支持有力,项目已全面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