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韧性”突围展新貌
从驰骋陆地的列车到巡游大海的巨轮再到翱翔蓝天的客机,中国制造在持续技术创新中不断实现品牌崛起,在满足全球用户多元化需求过程中展现出更大韧性和潜力。
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一些国家推行所谓“脱钩断链”“去风险”等措施,给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砥砺前行。2023年,中国汽车年产销量双双创历史新高,自此迈进“3000万辆新时代”;以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制造业出口额23.51万亿元,规模稳居世界首位。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说,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稳固,出口动能丰富活跃。“中国的出口动能体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
韧性强潜力大
外媒近期援引一家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智库研究报导说,尽管美欧意在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就业岗位中所占的份额在未来数十年内仍将继续增加。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制造业工作岗位可能会继续减少,到2050年,其制造业就业群体占高收入劳动力的比例将从11.4%降至8.3%。
随着中国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先进制造业日益成为中国年轻一代就业选择的“香饽饽”。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报告显示,从近三届应届生投递行业的占比变化看,机械/制造上升趋势最明显,其次是电子/通信/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