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道”如何转化为“通道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如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一流营商环境?近日,记者走进辽宁码头、口岸,看基础设施“硬联通”与标准规则“软联通”如何形成合力,促进“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
提升基础设施,强化通道“硬联通”
海面如镜,烟波浩渺,辽港集团大连港汽车码头,一辆辆产自沈阳的纯电动汽车从铁路货运列车驶出,准备登船。
泊位离铁路线直线距离450米左右,宽阔的场地整齐停放着各种品牌的汽车。“车头朝着大海的,准备出港;车头朝着陆地的,是到港车辆。”大连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兆星说。
据介绍,码头铁路专用线增至4条,4个滚装泊位全部对外开放,海关监管区域从21万平方米扩大到58万平方米,海铁联运业务发展和客户服务效率大为提升。目前,大连港汽车码头的设计年通过能力达78万辆,港区还建有进口汽车检测线、多功能仓库和增值服务中心,可开展检测、维修等增值物流服务。
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辽宁近年来积极培育集装箱海上运输航线、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推进干线铁路扩能、加强集疏运公路建设,优化通道运输网络布局,全面提升通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