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势助力秦岭山村产业振兴
周至县骆峪镇,一处名为梓溪云社的民宿温馨而雅致,清澈的小溪从民宿前流过。这间民宿原本是群众移民搬迁后的闲置土坯房,村里将其收回村集体后,在原址上改建成与秦岭景色相融的特色民宿,尽管刚开业不久,但预约单已经排了不少。
民宿只是秦岭山村的特色生态产业之一。翻开骆峪镇的产业清单,围绕生态做活产业已成趋势:农业园区串起了稻田、民宿;核桃油、艾草深加工等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就连农村常见的蒲公英、刺角等也加入面粉开发成特色挂面、摆上货架。
同样是靠山“吃”山,“吃法”已大有不同。
“我们乡镇大多处在秦岭保护区内,以前大家会觉得保护限制了发展,但如今生态产业化的实践表明,秦岭的生态底色越浓,我们发展的势头才越旺,游客们冲着秦岭而来,我们的土特产销售一路走俏。”骆峪镇党委书记高科峰说,围绕生态开发的各类产业去年带动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万元,比2022年增加1600余元。
一边是生态产业化正为乡村提供不竭的“绿色动能”;另一边,产业生态化也为乡村涵养着“绿色底蕴”。
走进周至县楼观镇西楼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1700亩,谈及村里的猕猴桃,村党支部书记杨有民自豪地拿出村集体收入的“账单”:2021年2万元;2022年18万元;2023年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