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的扩大有助于经济保持合理区间增长
北京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文章表示,概括而言,能够把挖掘生育潜力和经济增长动能毕其功于一役的政策框架,不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刺激工具箱中,而在于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社会福利体系,或者说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为内涵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建立这个体系的过程,也就定义了中国式福利国家的建设,可以达到以下期望的目标。
挖掘社会福利潜力
文章介绍,联合国调查显示了一个饶有趣味且符合逻辑的现象:世界各国的总和生育率虽有天壤之别,从不到1的水平直至高达7不等,各国居民却表达出大致相同的期望孩子数——大约为两个,基本上等于2.1这个更替水平的生育率。这也意味着,实际生育率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偏离这个期望孩子数,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向该水平回归。除了遵循经济社会变化的一般趋势之外,中国极低生育率的形成还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至今,诸多因素已经构成一个影响生育意愿的既定格局,包括长期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社会福利的整体水平和包容性较低,以及社会流动的不充分性等。可见,中国居民的期望孩子数,应该不会显着低于更替水平生育率,生育潜力远未挖掘殆尽。国际经验也表明,在人类发展水平和性别平等程度都达到极高水平的条件下,已经降低的生育率可以产生回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