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古籍解码“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评社北京1月8日电/据新华社报导,文物古籍,传承情、意、志,蕴含精、气、神。千百年来,各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交融汇聚,留下了灿若繁星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记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1500余件文物古籍浓缩千年时光,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解码“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

  述说过去,重温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

  走进展厅,“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等语句从“集思柱”上缓缓流淌,汇入观众脚下的“中华文明之河”。

  数千年来,大一统传统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中。从最先记载“大一统”一词的《春秋公羊传》,到生动阐释“长城内外是故乡”的《圣朝混一方舆胜览》,再到印有意为“桃花石”字样的铜币……

  一件件文物古籍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记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史,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

  铜鼓、箜篌、马头琴的千年回响,汇聚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万千气象;河西走廊等著名要道,见证各民族你来我往、经贸交流的繁华景象……

  “这些文物是实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史料,凝结着中华民族共享的记忆和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命运共同体的客观历史过程。”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陶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