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红红火火 热气腾腾

  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近期电影业多个指标再创新高,一系列亮点令人鼓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影频道日前根据国家电影局公布的电影业发展主要指标,推出《2023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呈现中国电影发展的创新样态,也提供了一个切口,让业内外人士管窥电影行业生产能力不断恢复、营销方式不断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发展图景。

  国产片确立绝对优势

  日前,国家电影局公布2023年全年电影业发展主要指标,全国电影票房为549.15亿元,同比增长82.64%,恢复到2019年的85.45%。横向看来,北美票房同比增长20.71%,日本票房同比增长约7%。2023年,全球电影票房为3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89%,恢复到2019年的80.14%。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是全球电影市场复苏的重要推动力。

  《报告》指出,这一年,“国产片确立绝对优势”。在进口片数量、质量、体量基本恢复、市场竞争充分的前提下,全年国产电影票房为460.05亿元,占比83.77%,已连续4年占比逾80%。事实证明,经过市场竞争,国外影片并没有把我们的国产影片打垮,反而刺激了国产影片提高质量和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了,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2023年票房排名前10位均为国产影片,过亿元票房的国产影片达50部,实现了《“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的“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这一目标。

  国产电影的体量正趋于均衡。2023年,10部头部影片合计票房约266亿元,占全年票房48.5%,时隔3年重新回到50%以下。票房前3位影片的市场份额也比前几年有了明显回落。金字塔形的市场结构逐渐向枣核形变化,腰部和中小体量影片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为未来多样多元、生机勃勃的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