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仁:亚洲版北约可能无法实现

台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宏仁。(中评社 黄筠筱摄)

  中评社台北5月26日电(记者黄筱筠)成功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王宏仁25日在一场研讨会指出,从美国总统拜登亚洲行观察,谈论议题已经切割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四方安全对话目前看起来比较弱,“亚洲版北约”形成可能性也不高,未来可能就形成“美日韩组织”类北约的形式。

  “国策研究院”25日举行“东协、美日韩与QUAD峰会”座谈会,以“美国-东协与QUAD峰会”、“美日韩同盟与台海安全”为题目进行发言。

  王宏仁表示,美国现在将亚洲理念相近国家,看是否可以北约作类比。北约在印太区域的功能,至少可以从以下四种方式呈现之。第一种是北约将印太区域内理念相近的国家纳入其扩充目标的一部分。不过这种方式的建置,可能性较小也相对困难。第二种是北约与印太地区的个别国家或少数国家进行合作和交流,例如印度长期与个别北约国家像是法国的军事合作经验,可以作为参照,而日本与英国也建立起军事交流的机制,例如五月才刚签订的《相互准入协定》,而这种类似的交流可以在今后持续深化。

  他说,第三种则是在印太地区成立亚洲版北约,并且以北约组织作为学习的对象。此部分必须长期规划,且有不少挑战必须克服。第四种则是先以多边合作的方式进行,包含局部的、个别国家间的多边军事合作。但是以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优先,例如印太经济架构、打击假讯息。这部分是美国目前正在推动的。

  他强调,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形式,从乌俄战争发生至今,印太地区的国家,都已经感受到将来可能的战事会以类似的方式延烧、扩散到印太地区来。

  王宏仁分析,亚洲版的北约可能无法实现,美国自冷战以来对于亚洲政权的不信任。过去包含韩国、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国,大都有不良的威权体制纪录,由于这个不信任感以及亚洲政权的特性,导致美国一方面在调节各国之间的合作之际,还要同时防范个别国家内部威权政体对于美国价值的威胁。不过,这情况在历年来这些印太国家内部民主化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可以和美国进入到理念相近的共同圈中,是有显着改善。但这和欧洲地区的高同质性政治价值情况仍有所不同。   王宏仁说,印太地区的地理破碎分散,除了导致多边形式的合作协调不易之外,不同区域所面临的威胁也会不同,这会导致一个可能的亚洲版北约安全体系同时要面对多种威胁目标,不易形成联盟内成员对于威胁产生一致性的共识。印度有与中国的边境问题、与巴基斯坦的历史宗教仇恨,而澳洲有南太平洋的安全问题、韩国有朝鲜的核武威胁问题、日本则是钓鱼台和东海区域与中国的冲突、而东南亚国家则是有的涉及到与中国或其他国家南海声索主权问题,有的则是面临经济发展的安全问题。这对于亚洲北约版在初始建制之时形成不利的因素。

  他表示,第三个因素则是亚洲地区隐藏着不少一触即发的战争冲突点,包含南海地区、台海地区、朝鲜半岛等地,如果亚洲北约一旦形成,美方最大的顾虑则是几处引爆点上的利益相关国,会因为其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做出躁进的行为,这将导致美国随时都被卷入可能的战争冲突之中。在没有确定美国可以完全控制或掌握个别印太国家的行为状态之前,亚洲版的北约可能无法实现。

台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宏仁。(中评社 黄筠筱摄)

  中评社台北5月26日电(记者黄筱筠)成功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王宏仁25日在一场研讨会指出,从美国总统拜登亚洲行观察,谈论议题已经切割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四方安全对话目前看起来比较弱,“亚洲版北约”形成可能性也不高,未来可能就形成“美日韩组织”类北约的形式。

  “国策研究院”25日举行“东协、美日韩与QUAD峰会”座谈会,以“美国-东协与QUAD峰会”、“美日韩同盟与台海安全”为题目进行发言。

  王宏仁表示,美国现在将亚洲理念相近国家,看是否可以北约作类比。北约在印太区域的功能,至少可以从以下四种方式呈现之。第一种是北约将印太区域内理念相近的国家纳入其扩充目标的一部分。不过这种方式的建置,可能性较小也相对困难。第二种是北约与印太地区的个别国家或少数国家进行合作和交流,例如印度长期与个别北约国家像是法国的军事合作经验,可以作为参照,而日本与英国也建立起军事交流的机制,例如五月才刚签订的《相互准入协定》,而这种类似的交流可以在今后持续深化。

  他说,第三种则是在印太地区成立亚洲版北约,并且以北约组织作为学习的对象。此部分必须长期规划,且有不少挑战必须克服。第四种则是先以多边合作的方式进行,包含局部的、个别国家间的多边军事合作。但是以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优先,例如印太经济架构、打击假讯息。这部分是美国目前正在推动的。

  他强调,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形式,从乌俄战争发生至今,印太地区的国家,都已经感受到将来可能的战事会以类似的方式延烧、扩散到印太地区来。

  王宏仁分析,亚洲版的北约可能无法实现,美国自冷战以来对于亚洲政权的不信任。过去包含韩国、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国,大都有不良的威权体制纪录,由于这个不信任感以及亚洲政权的特性,导致美国一方面在调节各国之间的合作之际,还要同时防范个别国家内部威权政体对于美国价值的威胁。不过,这情况在历年来这些印太国家内部民主化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可以和美国进入到理念相近的共同圈中,是有显着改善。但这和欧洲地区的高同质性政治价值情况仍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