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能源车重塑产业生态

智能化工厂里,机器人可实现自动化组装零部件。(来源:人民网)

  中评社北京1月3日电/据人民网报导,2023年前三季度GDP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2023年1—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为4.3%,较2022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较2022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2023年1-11月份,太阳能电池、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56.2%、22.9%、27.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5%、10.6%……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之际,新质生产力带来颠覆性影响,需要持续解决新能源等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瓶颈和短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既满足当下经济转型升级的当期需求,也在未来产生高质量供给后,进一步创造有效需求。

  变革性技术融合应用

  持续重塑产业生态体系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看来,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能级跃升,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以高效能、高质量为基本要求,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正在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的生产力。培育和塑造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基本规则,强化产业源头技术创新和产业系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质生产力的起点在于“新”,关键在于“质”,落脚于“生产力”。它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具有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等特征,并在技术的前沿性、需求的突破性、影响的颠覆性、价值的战略性、前景的爆发性等方面加速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