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汉迪:期待施政报告为科创带来更有利环境
中评社香港7月25日电(记者卢哲)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24日举行记者会,介绍对即将发表的施政报告所提建议以及下半年协会重点创科活动。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冼汉迪表示,协会希望为香港科创事业发展出一份力,也期待今年的施政报告能为科创领域带来更有利的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参与。
互联网专业协会成立于1999年,为非牟利专业团体,现时累积超过7800名会员。协会致力推动资讯及通讯科技普及化,缩窄数码隔膜,令资讯和知识接触机会更平等,促进香港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及正确应用,为会员在香港、国家及国际市场创造更多商机和就业机会。
冼汉迪早前与特首会面,提出两大施政报告建议。第一,是加快推进电动车充电设施发展。冼汉迪说,香港有近10万个停车位备有充电基础设施,但其中公共充电设施仅有11180个,快速和高速充电设施更仅有约2000个,并且存在各区分布失衡问题,无法满足车主快速充电的需求。其次,香港电动车充电接口标准主要采用欧洲标准,内地为国家标准,在跨境通行日益频繁的今天,为车主带来不便。鉴于此,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推进实现欧标充电头的县区全覆盖,为香港车主北上提供了便利。
冼汉迪认为,在即将实施粤车南下的背景下,香港亟须加快建设兼容多种标准的快速和高速充电设施,以满足内地跨境电动车车主的需求,同时亦可因增设充电设施而进一步满足本地车主需求。他建议,一是基于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的资助私营机构安装高速充电设施计划,进一步推进建设支持国家、欧洲等多种标准充电接口的高速充电桩,尤其是北部都会区的充电网络规划,应探索多标准充电设施建设,确保满足两地车主充电需求;二是加强与内地交通等有关部门沟通,在香港多种标准接口共存的情况下,探索统一的电动车充电认证机制,减少因设备不匹配带来的问题。
第二,是建议探索北部都会区科技企业联合建楼模式。冼汉迪介绍,科技企业联合建楼模式即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多家企业联合竞拍土地、共同投资,统一委托房地产商代建。优势在于,一是可加快开发速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以及后续的维护压力;二是将企业的需求前置,降低招商难度和成本;三是为企业提供可定制办公空间的机会,提升空间利用率;四是满足科技企业集聚需求,形成规模效应;五是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建可分摊建设成本,让香港本地或引进的中小企业能以较低成本享受可定制的高品质办公环境,增强其在香港扎根发展的信心和竞争力。冼汉迪建议,在北都现有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将企业定制化需求前置的联合建楼模式,并建立产权分割与企业退出递补新企业机制等。
冼汉迪表示,协会在科创领域的工作始终在探索中前进,希望为香港科创事业发展出一份力,也期待即将发布的施政报告能为科创领域带来更有利的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参与。
另一方面,协会多位副会长在记者会上介绍了协会下半年的重点活动。协会表示,活动旨在为科创领域搭建更多交流平台。
据介绍,7月以来,协会已启动2025世界信息峰会大奖中国区选拔赛。协会参与该活动二十余年,今年新增扶持培育环节。负责人副会长黄丽芳表示,新增的扶持培育环节是基于多年经验的调整,希望帮助入选项目更好地符合参赛要求。7月28日,协会将联合杭州科大硅谷在香港承办沙龙分享活动。协会行政总裁李伟康表示:“我们计划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为杭州企业在港落地和拓展海外市场牵线搭桥,促进两地科创资源互动。”
8月,协会有多项活动陆续开展。受四川省委统战部邀请,协会将承办“四川天府杯”香港海选活动。同时,2025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颁奖典礼将举行。
9月,由香港创新科技署资助、协会主办的STEM思维及AI培育潜能计划将在香港中小学开展。协会计划选取12所学校开展活动,并举办两场工作坊,帮助学校建立对相关教育的认知,为师生提供实用经验。同时,协会也正在筹备的一年一度周年大会兼信息产业研讨会,定于9月22日在海洋公园万豪酒店大礼堂举行。
11月,由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资助、协会举办的广西贺州科创走廊体验团将组织学生赴当地考察。此外,由香港工贸署资助,协会将在香港举办科创论坛及研讨会,并计划11月组织40家香港企业参加深圳高科技成果交流会。
中评社香港7月25日电(记者卢哲)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24日举行记者会,介绍对即将发表的施政报告所提建议以及下半年协会重点创科活动。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冼汉迪表示,协会希望为香港科创事业发展出一份力,也期待今年的施政报告能为科创领域带来更有利的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参与。
互联网专业协会成立于1999年,为非牟利专业团体,现时累积超过7800名会员。协会致力推动资讯及通讯科技普及化,缩窄数码隔膜,令资讯和知识接触机会更平等,促进香港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及正确应用,为会员在香港、国家及国际市场创造更多商机和就业机会。
冼汉迪早前与特首会面,提出两大施政报告建议。第一,是加快推进电动车充电设施发展。冼汉迪说,香港有近10万个停车位备有充电基础设施,但其中公共充电设施仅有11180个,快速和高速充电设施更仅有约2000个,并且存在各区分布失衡问题,无法满足车主快速充电的需求。其次,香港电动车充电接口标准主要采用欧洲标准,内地为国家标准,在跨境通行日益频繁的今天,为车主带来不便。鉴于此,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推进实现欧标充电头的县区全覆盖,为香港车主北上提供了便利。
冼汉迪认为,在即将实施粤车南下的背景下,香港亟须加快建设兼容多种标准的快速和高速充电设施,以满足内地跨境电动车车主的需求,同时亦可因增设充电设施而进一步满足本地车主需求。他建议,一是基于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的资助私营机构安装高速充电设施计划,进一步推进建设支持国家、欧洲等多种标准充电接口的高速充电桩,尤其是北部都会区的充电网络规划,应探索多标准充电设施建设,确保满足两地车主充电需求;二是加强与内地交通等有关部门沟通,在香港多种标准接口共存的情况下,探索统一的电动车充电认证机制,减少因设备不匹配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