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行:蓝色动力再造“海上新广东”
中评社北京12月26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导,广东拥有我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海域面积居全国第二,海洋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5,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广东强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按照“疏近用远、生态优先”的要求,腾出近海空间搞建设、布项目、保生态,大力拓展深远海开发利用空间。
行走在广东东西两翼4000多公里海岸线,碧波鱼跃的海上牧场加速建设,高质量“海上粮仓”持续增产,沿海而建的800万千瓦海上风电源源不断为珠三角带来清洁能源,不断提升的海洋装备制造已经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
“蓝色动力”正在点亮广东沿海,“海上广东”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海上牧歌响:
“蓝色粮仓”频获鱼满仓
辽阔南海,洋面之上风车缓缓旋转,海水之下群鱼纵横碧波。
从养殖技术到风渔融合技术,再到渔业“芯片”种苗技术,广东海洋牧场正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
11月30日,濒临北部湾海域的广东湛江市遂溪县草潭镇开启金鲳鱼捕捞季。金鲳鱼产业作为湛江极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深海养殖网箱数量超过3500多个,一年出产金鲳鱼总量达10万吨,占全国的40%,直接从业人口约10万人,带动了种苗、饲料、养殖装备、加工与流通等产业链的发展。
湛江是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被誉为“中国金鲳鱼之都”。这里的金鲳鱼除了供应中国市场,还出口到美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随着金鲳鱼深海养殖规模化、集群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小小“黄金鱼”每年可创造百亿元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