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镜头:习近平的书架上新了哪些照片?

(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1月1日电/据新华社报导,12月3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推近、定格、铭记,透过总书记身后书架上的一张张照片,我们记住过去,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变的情怀

  几张老照片,在书架上摆放多年,人们已经非常熟悉。

  习近平同志青年时期的军装照,连续第3年出现,摆放在书架醒目位置。

(来源:新华社)

  这令人不由得想起10年前的一段暖心对话——

  2013年11月,湖南十八洞村,村民石拔三老人见到了来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

  “怎么称呼您?”“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岁月流转,初心不改。从照片上的青年,到人民的勤务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始终如一。

  家庭是个人温馨的港湾。习近平同志一家三口和父亲习仲勋在一起、习近平同志在福州时带女儿玩的照片,自总书记第一次发表新年贺词以来,就一直摆在书架上。

  2023年,又有几张新的总书记家庭照片映入眼帘。

  一张是习仲勋同志的单人照。

(来源:新华社)

  2023年是习仲勋同志诞辰1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小深受父亲影响,形容父亲“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

  同夫人彭丽媛在深圳锦绣中华景区的留影、习近平夫妇怀抱女儿的合影,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书架上。

(来源:新华社)

  天下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修身、齐家,家好、国更好。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对家人的责任、对家风的传承、对家教的认真令人动容。

(来源:新华社)

  不停的步履

  11张2023年拍摄的照片,留下习近平总书记过去一年治国理政的经典瞬间。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共进行了16次国内考察,出访4次,在国内数十次会晤到访的各国各界人士。

  将镜头拉远,总书记的身影不辞万里——

  向南,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向北,考察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向西,视频连线守卫祖国西大门的新疆军区红其拉甫边防连执勤哨所。

  这张同红其拉甫边防连执勤哨所等进行视频通话的拼版照片,正是书架上的新照片之一。

(来源:新华社)

  “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2023年,长江流经的11个省市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4个;黄河沿线的9个省区里,考察了5个;大运河涉及的8个省市里,考察了5个。

  北濒长江、南临庐山、东枕鄱湖,江西九江的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位置特殊。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时,员工们围拢过来纷纷向总书记问好。

来源:新华社

  总书记亲切地说,希望你们按照党中央对新型工业化的部署要求,坚持绿色、智能方向,扎扎实实、奋发进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追求卓越 勇创一流”——墙上的标语仿佛大家的回应。这一幕,也被相机定格。

  将镜头推近,总书记的关切无微不至——

  这是对生产的关心。

  万亩甘蔗林中,习近平总书记同身着民族服装的蔗农走在一起,大家的笑容像甘蔗一样甜。总书记“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的叮咛深入人心。   古老荔枝树下,总书记同现场技术人员亲切交流,指出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新华社)

  这是对企业的关注。

  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人们纷纷从商铺中走出来,掌声、问候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面对商户、小企业主们,总书记点赞道:“义乌小商品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走到这一步很了不起,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

(来源:新华社)

  这是对人民的关怀。

  2023年,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

  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相关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书架上这张照片,便是总书记在北京门头沟妙峰山镇水峪嘴村考察时留下的。

  一度被洪水淹没的水峪嘴村已经修葺一新,村民家中窗明几净、暖气充足。

(来源:新华社)

  少年儿童的成长,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书架上多次出现总书记同孩子们在一起的场景。

  2023年精选的,是一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的照片。